0:00
/
1:26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1:26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央广网郑州4月30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四月暖风中弥漫着夏日的气息,郑州市管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连红增的工作室里,哪吒形象的剪纸在阳光下泛着喜庆的红光。“今年孩子们最爱这个。”58岁的剪纸艺人连红增手持刻刀,在红纸上勾勒出流畅的线条。“五一”假期将至,这位与剪纸相伴五十余载的手艺人,将带着上百幅作品走进景区,与游客共品人间烟火。

连红增的剪纸作品(央广网发 赵梦阳 摄)

“我从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学习剪纸,这一剪就是五十多年。”连红增抚摸着工作台上父亲连德林编著的《吉祥剪纸系列丛书》,记忆如案头纷飞的红纸屑般飘起,浮现在连红增的脑海。在父亲“三分剪七分刻”的技法基础上,连红增将现代生活剪进红纸:高铁穿山越岭、航天员遨游星空、哪吒身姿灵动,传统吉祥纹样与时代印记在薄纸上奇妙共生。

连红增的剪纸作品:西流湖畔青云阁剪纸(央广网发 赵梦阳 摄)

“过去剪纸多是福禄寿喜,现在要剪出时代的特征。”工作台上,连红增展示着最新创作的“郑州新地标”系列,现代建筑与传统意象碰撞出奇妙火花。这种传承中的创新,在连红增的剪纸上随处可见——他在剪纸中加入大量现代美学元素,让航天器在立体纸雕中“飞”出展台。这种创新并非偶然,为寻找新时代的特征,他连续走访城市地标建筑,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

“五一”假期临近,连红增提前准备了充足的剪纸材料,印有二七塔、少林寺塔林、“大玉米”楼等轮廓的预裁红纸边角圆润,特制安全刻刀搭配着小剪刀,这是他为推介剪纸技艺准备的道具。“游客剪个简单剪纸只要十分钟,但这份文化记忆能留存很久。”他轻触剪纸上细如游丝的刻痕,这些精密如机械零件的细节,正等着“五一”假期在游客指尖苏醒。

编辑:张羲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