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阳4月15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 郝振青)2024年,远在外地打工的焦自强回到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接管了家里流转的7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这一次,他体验到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春耕方式。
“以前我们浇地用的是井水,地里铺设过水带,也铺设过管道,但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影响土壤结构。现在我们安装了双翼式平移自行喷灌机,打通沟渠引进黄河水,省时省力还节水。”站在高标准农田旁,焦自强望着经黄河水滋养过的麦苗,脸上满是丰收的期待。
焦自强在操作双翼式平移自行喷灌机(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
焦自强介绍,只要在双翼式平移自行喷灌机上设定好参数,机器便可24小时自动作业。在灌溉的过程中,600多米的喷洒器可随着水压和时间的变化自行调节,实现无死角精准灌溉。
“黄河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用黄河水灌溉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人工费用和用电等灌溉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滑县水利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任白雨说。
双翼式平移自行喷灌机在进行喷灌作业(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
黄河水与数据流“牵手”后,焦自强的种地底气更足了。“引进黄河水后,用这台设备一天能浇100多亩地,效率是之前的10倍,可节水40%,节电50%。有了科技的助力,种地就变得简单了,之后我打算多承包一些农田。”
作为“豫北粮仓”,近年来,滑县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动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服务、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等举措,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以上。眼下,全县180余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一二类苗占比达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整体长势良好。
从“凭经验”到“靠数据”,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随着农业数字化改革推进,越来越多像焦自强这样的农户开始尝试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一幅充满希望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