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简介
河南省叶县地处南襄隘道北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夏属豫州地,商、周为应侯国。春秋初,楚灭应设置叶邑。春秋晚期为许国国都。战国中期为魏所据,于叶邑北置昆阳,秦置昆阳、叶阳二县。汉改为叶县、昆阳。晋至唐二县时分时合。至唐废二县设置叶县。元、明、清属南阳府。1933年属南阳专区,1949年属许昌地区,1983年划归平顶山市。
叶县资源丰富。主要有盐、石油、煤、铁、磷、铝矾土、大理石、钾、石墨、白云岩等。其中,岩盐展布面积400平方公里,总储量2300亿吨,是全国第二大内陆盐田,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
近年来,随着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叶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盐都”和中国中部盐化工工业城。
叶县民营工业发展迅速,是全省最大的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皮鞋生产基地、农用三轮摩托车生产基地、粮食深加工基地和机电零部件加工基地。
叶县处于南温带向北温带过度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现粮食年产量46万吨,蔬菜、食用菌、畜牧业发展强劲。
2000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游叶,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为政佳话;1900多年前,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昆阳之战,再次使叶县名声大噪;今天,随着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叶县也必将以“中原盐都”这个响亮的称号叫响九州大地。
瞄准项目建设
倾力打造中原盐都
叶县资源丰富,以盐为最。境内盐田展布面积4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300亿吨,是全国第二大内陆盐田,如果全部开发利用出来,可以给地球上每个人分45吨盐。氯化钠含量达95%以上,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同时,由盐衍生出来的下游化工产品也可达300多种。
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有了发展的契机和希望。近几年,叶县决策层紧紧围绕盐资源开发,不断加大对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的推介力度,以“你发财、我发展,你获利、我收税”的双赢观念,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算,一切围绕项目干,采取登门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利用“世叶会”招商等多种形式,努力营造多角度、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氛围。
环境就是生产力。叶县在努力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硬环境的同时,还下决心营造工业立县、工业兴县的舆论环境,全方位支持、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手续简化、服务便捷的行政环境,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信用环境,安全稳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治安环境,努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和“磁场效应”。
对于已开工、拟开工和正在争取的大型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每个重点项目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从项目考察、论证等前期工作开始,到项目申报、实施,直到项目建成,实行一路绿灯、全方位服务。
通过努力,目前,叶县盐资源开发利用已从单一的以制盐业为主,逐步拉长盐化工产业链,发展成为以制盐和盐化工为主导的支柱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化工产品,已成为叶县当前工作的重点。
通过努力,叶县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盐城工业园。在工业园内,已建成中盐皓龙天源盐化有限公司等四家有规模的企业,年总产能力150万吨。不说工业用盐,仅食用盐的产量就可满足全省人民食用。
2006年,叶县盐业开发、项目建设又进入了新一轮发展黄金期。投资4.3亿元的天源盐化有限公司120万吨盐厂建成投产;投资1.3亿元的河南盐业物流公司建成投产,叶县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精制盐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物流中心。与此同时,投资5.5亿元的神马氯碱一期双10万吨项目建成投产;投资8.2亿元的双20万吨工程顺利实施;投资258亿元的平煤集团煤盐联合化工产业园首期项目正式开工。在不远的将来,“全国有影响的盐化工基地”这一美誉,叶县也必将当之无愧。
在加快中原盐都和盐化工工业基地建设的同时,投资6亿元的蓝光电厂2号机组、投资1.5亿元的中加磁选、投资1.15亿元的兴发镁业一期、投资6000万元的四铃啤酒等7个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投资2.4亿元的隆鑫工业园、投资1.7亿元的常村镁质高岭土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李寨制药厂等6个项目正在实施;投资50亿元的2×30万千瓦蓝光电厂二期工程、投资1.5亿元的深圳德勤节能产品、投资12亿元的常村风力发电、投资6亿元的天瑞集团水泥、投资1.5亿元的盐湖度假村、投资7亿元的电熔爆6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具有地方特色的三轮摩托车、皮鞋、清真牛羊肉、粮食深加工、机电零部件加工等民营主导产业2006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皮鞋产量达到700万双,三轮摩托车产量达到39.8万辆,清真牛羊肉加工量达到11万吨,粮食深加工量达到29万吨,机电零部件产值达到3.9亿元,均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目前,已有武汉凯迪、中原皓龙等6家上市公司和1家跨国公司入驻叶县。今年该县还依托盐业资源,突出抓好中原盐湖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和PVC树脂下游产品加工项目,并以叶县盐业开发二十周年庆典活动为契机,邀请一批盐化工专家、大型企业集团来叶县,规划论证盐业开发,进一步推介叶县。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将叶县建成全国知名的盐化工城,使中原盐都具有牢固的主导产业支撑!
提升城市品位
塑造中原盐都魄力
两年来,该县按照“拉框架、出亮点、建精品、强管理”的总体思路,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全力创建“园林卫生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筹措、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3亿元,新建了河滨广场、昆阳广场、文化广场3个大型绿地广场和21处游园绿地,改造、新建城区道路19条,对城区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亮化、绿化、美化。同时,投资近3000万元对叶县明代县衙、金代文庙进行修复,改建了长约4公里的明代县衙一条街,以明代县衙为中心的老城区形成了“一街、一衙、一庙”的仿古格局,使叶县城市面貌达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今年该县又提出了“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灵气,提升城市品位,突出昆阳古城特色”的高标准规划。在完善城区主要道路和配套设施的同时,抓好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突出明代县衙,建成4A级景区,加快文庙二、三期修复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古城门、古城墙,恢复昆阳古城,完成东西大街西段仿古改造工程,将明代一条街、东西大街老城区段改造为步行街;对临街门店科学规划,启动市场,搞活经营,形成叶县特色。制定了燕山水库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大力引进资金,加快开发步伐,做大旅游产业。下一步,该县要在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在城市建设中打上“盐”的烙印。利用盐芯制作城市雕塑,开发盐业工艺品,建设盐产品购物中心、盐文化博物馆、盐文化主题游园及会展中心等,使叶县县城真正具有“盐都”的特征和中原盐都的魄力。
发展旅游文化
展示中原盐都魅力
叶县是河南省十大古城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境内既有春秋北方重镇最大的楚长城遗迹、叶公修建的我国古代最早的大型水库“东西二陂”、孔子问政处,又有奠定东汉近200年基业的“昆阳大战”遗址,也有保存完整的明代县衙、金代文庙和独一无二的春秋编钟及其他诸多文物,还有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十余处古文化遗址和多处文物景观。历代文人墨客在叶县留下了大量诗文墨迹,诗仙李白更以“青山不墨千秋画,澧水无弦万古琴”来盛赞叶县的自然人文景观。其中明代县衙和叶邑故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叶县着力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修复开放了明代县衙、文庙和叶公陵园,建成了县衙博物馆,开发了望夫石山景区,举办了叶公文化研讨会和以叶公文化为背景的叶公邮票首发式活动,先后举办了两届世界叶氏联谊大会。通过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外界了解了叶县,叶县也逐步走入了外人的视线。近年来,叶县充分利用境内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盐业资源,着力打响叶公文化、衙署文化和盐业文化三张品牌。
建设中原盐都,叶县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传承了历史文明,还创造出了富有特色和创意的现代文明,尤其是盐文化开发方面,境内的中盐河南盐业物流配送基地特意设计出了一条工业旅游路线。通过这条路线,游客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在机器人的操作下,食盐从选配、包装,到最后一道工序喷码,是怎样一步步调配成各种盐产品的,游客可以从中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乐趣。
同时,该县已经与加拿大客商达成合作意向,首期投资1.5亿元在叶县建设中原保健盐湖及服务配套设施,最终建成一个全国有影响、全省一流、功能完备的中原盐湖度假村,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叶县观光旅游,使中原盐都更具独特的魅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6年,叶县全年生产总值完成67.89亿元,同比增长16%,高于省、市平均增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提高近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16亿元,同比增长123%;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16亿元,一年净增7000万元,同比增长48%;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126元和3013元,分别增长16.4%、15.8%。
叶县综合经济实力由2001年的全省第102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58位,四年前移44个位次。继2003年之后,叶县再次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之一,并获省委、省政府1000万元重奖,享受扩权县待遇。
叶县的决策者表示,综合利用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盐文化资源,打造中原盐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型盐都路子,到“十一五”末,跨入河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20强,力争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