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东邵一村:产业从零到标杆

2017-08-02 17:35:00来源:河南日报

东邵一村:产业从零到标杆

   5月19日,兰考县小宋乡东邵一村脱贫户王随生在采摘自家大棚里的扁豆。脱贫后,幸福感时常挂在他的脸上。⑨6本报记者史长来摄

东邵一村:产业从零到标杆

  ▼昔日脱贫户王随生。⑨6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童浩麟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兰考县小宋乡东邵一村没有闲人。5月19日8点刚过,村民王随生已经忙乎了两个小时,把在自家大棚刚摘下的200多斤架豆搬到三轮电动车上。女儿要把架豆运到600米以外村西头的蔬菜交易市场,王随生则要去一趟乡农信社。

  “去还去年底的3万元贷款。”王随生说,“做事儿要讲诚信。”按照贷款合同,王随生的3万元蔬菜大棚贷款到年底前要还清。

  过去的3年时间,56岁的王随生一家的家境,就像坐上了“过山车”:

  2014年,王随生爱人被诊断为肺癌,近10万元的治疗费让他家一下成了贫困户;2015年,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他投了8万元,建了一座占地2.5亩的蔬菜大棚,收益7万元;2016年,他和两个女儿又贷款建了两座大棚,当年实现脱贫。

  “随生家两年从返贫到脱贫,是精准产业帮了大忙!”东邵一村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队队长陈国平说,“两年时间,东邵一村的产业发展,从零起步变成全县的发展标杆。”

  东邵一村1470人,310户,有耕地1360亩。2014年全村确定贫困户77户,361人;2016年脱贫75户,356人。2012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到了2016年人均收入突破9000多元,全村实现脱贫。

  2015年1月,还在县工商联工作的陈国平成为东邵一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让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乡们在家门口挣钱,还是要从土地上做文章。”经过充分的考察、讨论,东邵一村选择了大棚种植高品质反季节蔬菜。随后成立的东邵一村的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起了7座日光温室大棚,其中包括王随生家的。

  带有实验意义的7座大棚,让东邵一村的百姓大开眼界:头一茬番茄效益非常好,加上第二茬长豆角,每个棚年收益在7万元以上,成本当年基本收回。

  资金从哪儿来?陈国平开始东奔西跑:举办兰考县工商联帮扶东邵一村捐款活动,为该村扶贫筹集发展资金9.6万元。工作队帮助23户贫困户,协调争取小额贴息贷款150多万元,2015年、2016年共确定新上产业到户增收项目扶贫对象43户。

  2015年年初7座,半年后49座,一年后150座,两年后218座……东邵一村流转的750亩土地,像变魔术一样,两年时间变成了蔬菜大棚创业园,产品销往陕西、江苏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我们还要在稳定脱贫上下功夫。半年内再建150座大棚,使大棚数量突破360座,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陈国平掰着指头说,“让脱贫后的群众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

编辑: 张航
关键词: 东邵一村;过山车;贫困户;蔬菜大棚;专业合作社;工作队;种植;工商联;产业发展;小宋乡

东邵一村:产业从零到标杆

东邵一村:产业从零到标杆,5月19日,兰考县小宋乡东邵一村脱贫户王随生在采摘自家大棚里的扁豆。2015年年初7座,半年后49座,一年后150座,两年后218座……东邵一村流转的750亩土地,像变魔术一样,两年时间变成了蔬菜大棚创业园,产品销往陕西、江苏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