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河南分网 > 投诉调查

郑州BRT站台服役5年就要拆 市民:够堵了 缓缓吧

2014-10-21 11:20:00  来源:东方今报  说两句  分享到:

  郑州现在这么堵 开工时间能缓缓吗

  东方今报报道引热议 市民希望能有“缓冲期” 惋惜BRT站台服役5年将被拆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东方今报报道:虽然郑州市农业路高架开建时间暂时未定,但下个月沿线部分建筑即将开始拆除。昨天东方今报的相关报道也引发了读者的热议。不少市民希望,拆迁前能有一个“缓冲期”。此外,沿线20个投用刚满5年的BRT站台将被拆除也令市民惋惜。

  【热议】

  能不能给市民一些“缓冲”

  昨天,东方今报关于农业路将进行拆迁改造的报道刊发后,引发了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纷纷通过东方今报新闻热线、官方微博及微信平台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更有不少市民提出,在郑州目前这么堵的情况下,希望农业路快速化工程的开工时间能多缓一缓。

  “为啥不能修好一条路再开始修下一条呢,三环内已经快无路可走了。”网友“心向党中央”说。

  而网友“天天躲汽车”则表示,自己家在农业西路,农业路嵩山路以西基本上没堵过车,“此处向南不远的西站路(金水西路)也要开工,若同时施工的话,肯定会严重影响西郊这块的交通。那里还有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也要拆,为什么不能晚两年等这里原宇通重工的厂房拆迁后新学校建成再拆呢?”

  还有不少网友和市民提出,支持兴建高架,但希望今后相关部门在做这些拆迁决定前,能充分考虑下市民的民生问题,能给市民及商户搬迁“缓冲期”等。

  【探访】

  B1是否改线如何改暂未确定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二环BRT“一主二十三支”日均客流量60多万人次,而B1公交农业路段的日均客流量18万人次左右。在郑州市快速公交系统里和二环线网里面,是客流量最大的一个路段。农业路建高架,B1公交走哪儿?沿线BRT站台又将咋办?这成了目前市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昨日,记者就此向郑州市公交总公司咨询,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B1是否改线如何更改暂时还未确定,“到时候我们会提前和农业路快速化工程的项目部进行沟通,再做决定是否改线”。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农业路高架建设施工周期可能最少要一年,这样的话,对公交线网的布局,便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公交公司也将对线路进行一些调整,“线网调整以后,会及时对市民发布”。

  【惋惜】

  使用刚5年BRT站台将被拆除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农业路快速化工程施工期间,沿线的BRT站台或将拆除。对此,不少市民极为惋惜。

  “这才用了多久啊,就要拆除,这样也太浪费了吧。”市民陈科业认为,正常情况下这些站台使用个二三十年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因为“规划问题”,这些站台要提前“下岗”了。

  据悉,农业路上的快速公交站点是2009年5月开始正式启用的,到现在也就是5年的时间。有市民算了一笔账,农业路的BRT站位设置共有20个站台,而每个造价100万元以上,这样算下来就是2000万元。对此,郑州市规划局的一位负责人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由于当时建设都是一些钢结构材料,下一步在恢复重建的时候,原则上是要重新利用的。

  【担忧】

  一些城市已经在拆早期的高架

  虽然目前农业路高架还未开建,但在昨天记者走访中,却有部分市民表达了这样的担忧: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拆除早前建设的高架和立交桥等,那未来郑州会不会也这样做?

  市民陈涛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要到各地出差,他表示目前不少城市都已经停止了高架桥的建设,把向空中发展的思路转到了向地下发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高架从来不是城市的最佳交通方案。”

  不少市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一位市民说,韩国首尔曾有一百余座高架桥,从2002年起平均每年拆除一座高架桥。将城市中心地区的高架桥拆除后,车辆通行更快了,周围景观也变得更好了。

  相关链接

  外地高架工程拆除记录

  上海:2008年,为了配合上海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被称为外滩“第一弯”的高架路下匝道被整体拆除。相关报道称,该匝道拆除后,上海外滩城市核心区的历史风貌和综合功能得以恢复和提高。

  南京:2012年,设计寿命50年、建成投用仅15年的南京城西干道高架桥被拆除后改建为隧道。

  广州:2000年,当地便称除已纳入建设的高架路外,广州市将不再建设有碍观瞻的新的高架路。2011年,该市规划局官网上公示的《广州人民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就提出,要适时拆除人民路高架桥,恢复人民南路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风貌。 □东方今报记者米方杰/文邱琦/图

编辑:任伟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