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河南分网4月13日消息(记者 彭华 通讯员 盛鹏 黄晓婉)面对疫情,如何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光山交上完美答卷,坚持战“疫”复工两手抓,守好疫情防控“安全线”,按下经济发展“快进键”,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阔步走进“春天里”。

  春色满园生态美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贫困群众就业、扶贫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对此,该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积极主动作为,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将疫情影响减少到最小。

  茶叶开采(央广网发 光山县委宣传部 供图)

  趁着春色,晏河乡付店村贫困户王世绵忙着采摘茶叶。“今年已经卖了2万多元的新茶,还可以采摘20多天春茶。”王世绵笑得合不拢嘴。

  光山县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之一,共有茶园24万余亩,无性系良种茶园10万亩,年产干茶1万余吨,产值达12亿元,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茶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5000元以上。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依托岗岭坡地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桃、梨、葡萄等“甜蜜”产业,催生“多彩田园”花美果甜。昔日的黄土岗,变成了今天的“绿色银行”,目前该县仅桃园面积就达到3.5万亩,形成了斛山、马畈、砖桥、泼河、槐店、仙居等6大主产区,每年销往全国各地桃果达2.5万吨,产值1.5亿元。

 油菜基地(央广网发 光山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仙居国家农业公园打造环独山“万亩油菜基地”,种植油菜2万亩,年产值近1600万元,带动3000余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围绕登山、摄影、观光、农耕文化,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整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源,建设旅游看点,发展“赏花经济”。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该县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油料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天然氧吧县等殊荣。

  不负春光复工忙

  防疫不松劲,复工逐春光。

  “今年疫情防控形势这么严峻,没想到不出家门,我就找到了好工作!”李胜梅说。

  和李胜梅一起在“家门口”就业的有7433人,其中贫困群众1250人,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解决了企业“用工难”。

  采取暖心服务和精准举措,打出了政策“组合拳”,该县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劳务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建设等,扩大就业需求,分类排查16-60岁务工人数,再根据其特长帮助推荐适合的岗位。

  为此下好“先手棋”,织密“保障网”,光山县严格监督管理,主动落实便企惠企政策,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排出复工复产时间表,依法依规简化流程,帮办手续,开通复工复产服务热线,协调调拨口罩47万只,缓解企业复工口罩难求压力。组织196名复工复产联络员、228支共产党员先锋队、35支人才技能服务队、135名新任县派驻村第一书记投身复工复产一线,帮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问题1291个,帮助群众转移就业12598人,

  春潮涌动奋进时

  风雨过后见彩虹,寒冬以后是春天。

  克服困难、化危为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光山走出创新路。

  口罩厂转产(央广网发 光山县委宣传部 供图)

  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光山县引导企业转型发展,2家工厂迅速转产,每天生产医用口罩40万只,带动84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群众20人,月增收3000多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光山县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疫情防控期间,北京新发地光山公司、天隆公司等龙头企业,及时整合全县农副产品,开展县内配送、县外输出,解决了产品滞销和群众需求的问题,也催生了农业产业联盟,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月份以来,该县成立了油茶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油茶精深加工项目,新发展油茶3万亩、稻虾共作1.2万亩,启动了1万亩中药材和1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建设。

  春回大地,山河无恙。光山正以奔跑的姿态出彩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