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张峰利:致力公益满怀热情 助力脱贫满心欢喜

2019-09-19 17:21: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9月19日消息 (王德贵 通讯员 李兴阁)9月17日,秋天的七峪村下着连绵细雨,绵绵的水雾笼罩着整座花果山,风景美不胜收,给人一种惬意、流连忘返之感。学校的上课铃声响起,欢快玩耍的孩子们无暇留恋远处山色,奔跑着进入教室,他们迎来了张峰利老师在该校的第二堂美术课。

  张峰利现任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人大书画院理事、广东省粤商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宜阳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近年来,张峰利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发展,先后在河南省宜阳县举办义务国画培训班、教贫困村中小学生学国画等,举办义务培训班21期,走进贫困村课堂9次,发动身边文艺工作者免费进课堂66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颗初心】

  这要从张峰利童年讲起,自小热爱绘画的他,出生于1980年的郑州市荥阳,当时的农村勉强有所学校学习已经不错了,更别提有美术课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小热爱绘画,对色彩、线条具有天赋的敏感的他,从看小人书上面的插画,让张峰利认为一定要把画画学好,课间就拿铅笔在用过的纸张背面一笔一笔的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峰利的基本功“素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练习的。张峰利说,当时哪怕有人告诉我线条是怎么处理的,我也会少走很多弯路,有时候在困惑的时候,连晚上做梦都是拿铅笔画画。无师自通的成语大家都知道,但用到一个人的身上,是多么的艰苦,是美术的毅力在驱动这颗幼小的童心,驱使张峰利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生抉择】

  1999年,张峰利只身来到陌生的洛阳读书,他站在洛阳文化艺术学校的操场上,一人看着即将生活、学习三年的陌生环境,静静的坐了下来,仰望天边将要飞逝的晚霞,这个懵懂少年做出人生做大的目标:“学一定要学好、一定要出人头地”。

  三年时光一飞即逝,毕业的张峰利走出校门,茫然地站在了洛阳街头。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牡丹正在盛开,未来何去何从?没有名气,没有收入,怎么生活?现实的残酷给刚走出校门的他当头一棒,他想凭借三年的学习糊口,就选择人流大的老城青年宫摆地摊,做一些手绘的彩陶瓶罐、瓷器茶具餐具等小工艺品出售。有一次摆摊时,他遇到了一个操着一口浓重洛阳话的本土花鸟画家,在他摊位上买走了两只长颈花瓶,并鼓励他不要放弃,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开辟一片新天地。老画家的鼓励给张峰利重新注入了前行的动力,他从喜欢的八大山人、潘天寿、李苦禅等知名古今画家的画作中汲取营养,加上自己从生活中淬炼出来的审美感悟,形成了独特的空灵、禅意画风,主攻花鸟、山水,尤擅牡丹。

  【回馈社会】

  凭借毅力坚持走国画这条路,遇到很多常人想不到的难处,身边的朋友都积极帮助解决,实现了张峰利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跨越,终在绘画圈内名气大振。出名后的张峰利没有骄傲自满,依稀保持当初的那刻初心,他也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确立今后使命,把公益事业放在自己工作的首要位置。从什么地方入手?这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他就带领自己的朋友、同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最终在贫困县宜阳县办起了公益国画课堂,来学习的大部分都是该县各中小学美术老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充电”,每周二周五授课,小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县实验小学美术老师樊延玲开心地说,自己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画工更扎实了,审美更高级了,给孩子们上课信心也更足了。

  一面坚持继续授课,张峰利又把目光投向了山村小学,计划让山里娃们盛放艺术之花。他最终选择了偏远的深山村庄七峪村,带上画具,驱车入山,带上美学星火,站到了简陋的讲台上,也站到了几十个山里娃娃期盼的目光中。校长罗世宏动情地说,偏僻山村不是没有好苗子,只是学校没条件开美术课,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艺术,无法感受艺术怎么贴近现实,怎样走入生活,一次文艺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对审美的感知来源于土地,我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在基层,艺术的初心在众生,这样的活动只是起点不是重点,以后还会有很多很多,让更多山里娃学会画咱洛阳牡丹,是我对我的第二家乡的回报”,张峰利说,艺术进乡村、进校园的活动,他以后会继续做下去,让更多孩子从瘠薄的土壤里萌生艺术的新芽,是他矢志不渝的前行方向。

编辑: 彭华

张峰利:致力公益满怀热情 助力脱贫满心欢喜

9月17日,秋天的七峪村下着连绵细雨,绵绵的水雾笼罩着整座花果山,风景美不胜收,给人一种惬意、流连忘返之感。学校的上课铃声响起,欢快玩耍的孩子们无暇留恋远处山色,奔跑着进入教室,他们迎来了张峰利老师在该校的第二堂美术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