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南分网 > 特别关注

央广网

我为劳动者点赞之韩广森: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

2015-06-09 09:44:00 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工作中的韩广森

患者家属向韩广森鞠躬致谢

为了避免下午瞌睡,韩广森中午饭吃得很少 

平凡的劳动者:韩广森

  央广网河南分网6月9日消息 (记者 汪宁)一双灵巧的手,一片薄薄的柳叶刀,一份敢于创新的勇气,一颗对患者生命的敬畏之心,一种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的医者精神,成就了河南省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主任韩广森的“传奇”人生。

  说他传奇,是因为:目前国内直肠癌根治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小时,他却能在40分钟左右出色地完成手术;国内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至6个小时,他却能把手术时间控制在1个多小时,每年完成该手术近百例;被许多专家视为“手术禁区”的全盆腔脏器切除术,他常常在15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标本的切除;他勤学、善思、会悟,以孜孜不倦之志,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和科研创新......

  勤学苦练 练就“少林结”美名传扬

  谈起韩广森,首先想到的是他雷厉风行、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和对患者生命无比敬畏、对自己家人却“不近人情”的“古怪”形象。

  1982年,韩广森大学毕业分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工作。开始从医的那一天,他就下定决心:“我一定把医生做好。”外科医生的四大基本功是切开、止血、结扎、缝合。从哪里开始做?韩广森找到了一名外科医生的专业切入点:从打结做起,决不能在手术台上让老师失望。

  他利用一切时间练习打结,走路时、看书时、坐在床上休息时,都是练习打结的最好时间。这种“痴迷”的状态,甚至影响到女儿,耳濡目染,女儿5岁时,也能学着爸爸熟练地打手术结了。

  1987 年,韩广森到上海进修,在同批医生中,他年龄最小,但基本功最好,每分钟能打120个结,而一般医生的打结速度是每分钟80—90个结。

  不但如此,韩广森还把河南外科界独创的“少林结”传承下来,并传播到全国外科界。

  据了解,“少林结”是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外科手术打结方法,由河南省肿瘤医院原院长张鸿基发明,张鸿基把这个方法传给了当时外科主任刘炳奎,刘炳奎把它传给了韩广森。

  大多数外科医生的习惯是单手打结,左手执线,右手打结。“少林结”是左右手交替打结,这样打出的结,既有观赏性,又大大节省了时间,比传统打结方式少用一半时间,提高了效率。后来,国内外科同行纷纷学习“少林结”,当韩广森的同事到外地交流时,国内外科同行们对“少林结”称道不已。他们说:“我们都在学这种方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小小的‘少林结’,可以节省手术时间,为患者带来莫大利益,推动了外科手术的进步,这都是韩大夫不知道经过多少勤学苦练才做到的啊,他常常是躺在床上休息时都在练习打结,打着打着睡着了,再醒来,再接着打,如此反复,就是靠这种苦学精神和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他才成就了一手好医术!”和韩广森一起共事多年的主管护师赵聪谈起她的老同事,很是激动。

  思考创新 不断实现手术技术新突破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普外科一个主要手术,也是一个大手术。韩广森对这台手术模式进行了创新。

  韩广森还记得,他第一次站在手术台边观摩老师做这台手术时的情景。“当时,从早8时到晚8时,手术做了12个小时,但我什么都没看懂。”之后,韩广森发奋学习,先背手术图谱,再在心里模拟手术动作。每晚睡前必背一段时间,再默默模拟手术步骤,这一练就是10年。

  10年后,当韩广森第一次独立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只用了2个半小时,而大多数医生一般需要6—7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韩广森对这台手术更加娴熟,再加上手术模式创新后,他只需要1个多小时就可完成手术。

  改良后的手术模式,不仅具有手术切除彻底、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也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人不仅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住院费用降低,还提高了生活质量。

  “左手控制右半结肠切除术”这是韩广森的另一个手术技术创新。

  经潜心研究,韩广森将手术模式改为中线入路,先断肠管,后断血管。200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在上海举办的“全国胃肠肿瘤精品手术展播”会议上,韩广森 的“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视频获得全国优秀奖,这种改良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2011年,这个新的术式又获得河南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

  韩广森说,一个勤奋的、善于思考的医生,他一直告诉自己,不想做“笔利刀钝”的医生,他要求自己的手术刀,时时都在创新。

  多年来,韩广森在临床实践中,除了上述两项突破之外,还有“三阶段顺时针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十二指肠残端T型缝合”、“单T管引流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环形缝合用于骶前出血的处理”等技术创新,每年发表中华及国家级论文50余篇。

  普外科副主任李智介绍,韩广森十分善于学习别人,别人的那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优点,他都愿意拿来为我所用。打破习惯、突破自我,这对于许多外科大腕来说是很困难的事,但韩广森有这种勇气。这是因为,韩广森不愿意唯书本是从,更不愿把自己变成一个“手术工匠”,把手术当成一个重复劳动,他的大脑时时处于思索之中,他在追求更合理的手术方法,也在追求更高的手术境界。他每年自费购买、订阅 的学术期刊、专业书籍达几千元,每读一篇,都要想别人的创新点在哪里,如何用于完善自己的技术。

  河南省肿瘤医院患者王秀珍告诉记者,她今年75岁,焦作人,去年查出胰头癌晚期,当时先在当地一家医院做了手术,今年病情复发需要二次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一个复杂且创伤很大的腹部手术,对普外科的医生来说,差不多是高难度手术的一个里程碑。老人先后去了北京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然而这些医院都因为老人年龄大、手术危险系数高而拒之门外。

  后经人推荐,王秀珍在儿女的陪同下找到了韩广森。韩广森以高超的技术成功为老人做了手术,并使老人5年以上存活率的机会达到50%。

  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激动得再一次流下眼泪:“我就要出院了,无论如何,我都要再次向韩主任深深表示感谢,是他挽救了我的生命,他把医生神圣的职责表现得很好,他真是一位好医生啊!”

  敬畏生命 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

  无论是工作细节,还是生活习惯,韩广森都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时时刻刻心系病人,心系手术,仿佛在做一切事情之前,他都要以不影响治病救人做手术为前提和底线。

  “大年初一,别人都在家过年,他召集科室人来开会,把工作职责、使命、要求再重新动员一遍,咋能更好地做好手术,给病人看好病,他天天就想点这!别的他都没兴趣。”韩广森的同事苦笑不堪地说。

  “我一年只参加两次同学聚会,不喝酒,不唱歌,平时也最讨厌应酬,谁喊我都不去。因为我第二天要做手术,我必须要早睡,养好精神,要不然怎么治病?怎么做手术?我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我必须要做好我自己。因为对一个医生来说,明天有比今天更重要的事情!我决不能让任何事情影响到做手术上!”韩广森说。

  即使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天,韩广森也是照常走进手术室,为病人做手术。韩广森说,和他同台的同事谁也不知道他家里发生了什么,等七台手术做完后,他才如释负重地一个人开车跑到郊外忍不住失声痛哭……

  至如今,韩广森还谨记父亲的话:人生有限,只能把一件事做好。韩广森认为:“医生能帮助别人,帮助自己的家人,还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此后30余年,韩广森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医学,拒绝 了许多走上行政岗位的机会。他说:“这一生把医生做好,足矣。”

  人常说“大医精诚”。“什么是大医?对医生职业信仰和社会责任的思考的韩广森,有着自己的一份见解:就是热爱事业,敬畏生命。实际上,韩广森的30年从医经历,正是对这句话的践行和诠释。

  人们评论韩广森:一个纯粹的、把生命中的所有都献给工作、献给病人的守护者、手术创新的领跑者、一生都只为做好手术救好病人的医务劳动者......在取得无限赞可、荣誉的背后,韩广森承受的是巨大的压力、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然而,他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带着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的美丽誓言,凭着这股拼劲、干劲,切实履行好了一名普通医生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全身心地奉献给了自己毕生永远热爱的事业,刻写着传奇人生的无限长度......

  这,或许就是韩广森对生命敬畏的最好诠释。敬畏自己的生命,所以要用它做有意义的事;敬畏别人的生命,因而一生都要做好救人这件事!

编辑:任伟

关键词:韩广森;拼搏奉献;医者精神;肿瘤外科专家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