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南分网 > 特别关注

央广网

我为劳动者点赞之王幸福:校园里的“幸福哥”

2015-06-03 17:46:00 来源:大河网

  编者:给你半年时间,你会为身边哪位劳动者点赞?5月至10月,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河南省总工会将联合举办“我为劳动者点赞”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你可以为别人推荐的劳动者点赞,也可以自己推荐身边的劳动者,过上一把记者瘾,同时还有机会获奖哟。

  我为劳动者点赞之王幸福:校园里的“幸福哥”

  王幸福

  “幸福哥”,这个亲昵的称呼,是对“最美援疆人”王幸福的尊敬与认可,从新疆哈密到河南郑州,无论年龄和职务,大家都这样叫他。

  王幸福,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学历。原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中学副校长,2010年作为河南省援疆干部被派驻到新疆哈密市,任援疆前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兼任哈密市高级中学教学副校长,2014年1月圆满完成援疆任务回到郑州,现任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从教27年来,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曾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名、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2012-2013年度河南教育新闻人物、“全国最美援疆人”等荣誉称号。

  “幸福哥”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喜欢泰戈尔的那句“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翔过”。那我们就从他“飞”过的雪域天空说起吧。

  责任 付出 担当

  “身材魁梧八尺汉,雷厉风行多干练。侠骨柔情洒天山,情满豫哈两地赞。”这是援疆老师写给“幸福哥”的赞诗,表达的是对他无限的敬佩和深深的理解。“侠骨柔情”,真是对王幸福性格贴切的描述。体育出身的他,侠气满身,豪情满怀,却也柔情似水般细腻,诗情画意般浪漫。

  2010年那个夏天,王幸福的父母已是耄耋之年,妻子身患重病,女儿刚上大一,他和领导大概只用了二十秒的时间交流,就毅然接受了组织安排的教育援疆重任:到新疆哈密市,任援疆前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兼任哈密市高级中学教学副校长。二十秒的抉择,造就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而三年半则注定是一段充满挑战的人生历程。

  按照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援疆培训计划,2011年至2015年河南要选派295名中小学优秀教师赴疆支教,每人支教一个学期。同时,哈密要派出了342名教师去郑州跟岗研修学习。王幸福除了任职学校的工作,还承担着所有援疆支教教师的思想教育、业务指导、生活协调等管理工作。他给自己定下“四做好”的要求:政治上做好提高觉悟,工作上做好指导引领,生活上做好服务关怀,心灵上做好引导关爱。他一直践行者自己的诺言,影响并带动一批批援疆支教教师。他也给大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政治觉悟互盼高度,教育教学互现亮度,团结友谊互显热度”,使之成为每一批支教教师工作的标准和动力。

  初到新疆,很多老师都嗓子发炎、鼻子流血、肠胃不适、严重失眠,再加上气候、时差、饮食的不适应以及孤身在外的孤独寂寞、思家念亲,每每与老师们交流,都会引出不同的酸楚。为了帮助大家克服这些困难,他特别注意在生活上给予支教老师细致的关怀和帮助,经常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们,无论寒暑从不误。给每一个老师们过生日、组织大家聚会谈心、让每个小组周交流、开展全队阶段汇总、让大家讨论“援疆到底该干什么?如何干?怎样才能干好?”、开展瞻仰烈士扫墓活动、过节组织老师包饺子、带领老师们义务献血等具体的活动,既明确了目标任务,也丰富了老师们的业余生活,带去了亲人般的温暖,把责任融入到每一件小事……

  一位援疆教师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新疆支教半年,幸福校长要援疆三年半。最辛苦的应该是他,迎来一批,送走一批,可他反而时时为我们排忧解难,在他心头上不知堆积了多少援疆教师思乡的泪水与苦水?感谢命运在我们曲折前行的道路上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有情义有担当的‘幸福哥’!” 六千里外有个家。在这个大家庭里,幸福校长像一位如父的兄长,悉心照顾着每一位家庭成员。有了幸福校长,大家都有了向心力。特别是分散在县里和各农场学校的教师们,知道有一个地方,有一个温暖的家,那扇门永远为他们敞开着。

  2011年,他跟随哈密市教育局赴郑考察了五天,却没来得及回家看一眼年迈的双亲。妻子重病动手术期间,也只是趁暑假回家照顾了一个月就又匆匆赶回了新疆。2013年春节,他因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可手术第五天就脱下病号服,带领第五批支教老师踏上了漫漫援疆路。从新疆哈密到河南郑州,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幸福哥”忙碌而快乐的身影,他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别人,同时也温暖着自己。他说:“援疆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大爱,有这样一段美好的人生我感到欣慰、畅快和幸福……

  “你别看我表面很强大,其实我内心也孤独、痛苦,有时几乎让我扛不住。”在接受某报记者采访时,“幸福哥”坦诚倾诉,让采访的两位女记者潸然泪下。当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为了什么?”,他坚定地说:“援疆是苦,是累,对于我个人而言有许多损失和困难,甚至有许多要舍去。但对于国家而言,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主动尽一份公民的责任。这是一个公民对国家认同感的起码尊重和国家责任的担当,是比名、利更值得去追求的事业。”

  爱 成长 幸福

  1987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郑州市第九中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他很珍爱这份工作,也很专心。他说:“体育教育的根本,就是让学生们人人健康。健康是学习的保障,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石,更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这是他的工作理想,也是他专业思想的表达。他的教学风趣实在,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健强身体、明白道理。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他撰写了40多篇论文,其中《大单元整体教学》、《多目标控制教学》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和同事一起研究并编著了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河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厅颁发的“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人文奖;2003年担任河南省总教练,率队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幸福在工作中的角色也在变化,从任课教师到评课专家,再到全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每一步都证明着他的成长。而对教育的研究、分享、期盼、筑就教育的梦想一直都没有改变。他关注课堂,全身心投入诠释教育真谛,他坚持:“教育须务本,本立而道生,澄心才能明智,教书从育人开始等育人理念。他主张只有教育根植于爱、依附于榜样,遵循于方法规律,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他读懂了,并一直坚持追求着这样的境界。

  在郑州九中组织的“推门听课”教研活动中,他看到课堂上老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是不假思索的答,很是着急,随后就撰写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耕耘理想的田地》一文,明确指出: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地只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而应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种地的方法”,去收获“耕耘的快乐”,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成为学生自己耕耘、收获的田地。

  在同课异构观摩教学总结会上,他深情而真诚给大家讲:“让学生自主才能真正发展,让学生幸福才能快乐成长。课堂的魅力在于成就学生,在于给学生真实的知识和真实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像士兵紧握钢枪、农夫紧握镰刀一样拿好自己的笔去坚守、去努力学习。他形象地举例说:为什么《亮剑》中李云龙的新一团能够成为独立团?为什么独立团具有极强的战斗力?那是因为李云龙把战士们的意志变成了斗志!把训练变成了实战!而不是让士兵听指挥员天天讲。此后一段时间,就有学生告诉他说:“我们的老师变了,她让我们分组探究,让大家讨论,还引导我们合作,学习实践多了……我们喜欢这样的课堂。”

  在新疆,他引领老师们要用“爱”来诠释教育,用“爱”行走在教书育人的大漠戈壁。出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李希霞老师用自爱心和耐心唤醒了班级一个被称为“睡神”的孩子;朱华磊老师用爱和激励(近距离、小步子、回头看)鼓舞了一个严重偏科的哈族孩子的信心,使其数学成绩突飞猛进;翟秀菊老师不仅能记住两个班少数民族学生的名字,而且自费在班里建起微型图书馆;库新红、刘素平老师为学生捐书捐衣服,王若冰、陈太根两位老师义务为全地区老师培训课件制作。

  在新疆,他带领支教老师平均每人每周高标准完成 12节以上的教学课,每学期完成4节以上的观摩课,每批援疆教师累计上公开课100多节,听课的教师每期都达上千人次。还帮助老师们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开展两地“同课异构”活动。还组织开展了许多专题讲座:《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第三套国学操《弟子规》、《主体课堂》“四环节教学法”《做有灵魂的教育》、《水浒三国比较论》、《阅读与生命齐飞 名著同课本一色》《在教研活动任何开展听评课》、《任何上好习题课》、《班主任工作漫谈》《新课改理念的课件制作与使用》等等。

  他设计各种渠道引导援疆老师们尽力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传达给更多的边疆老师,使哈密的课堂因此而五彩缤纷、魅力四射,也使河南深邃的中原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带到了哈密的各个受援学校,融入了边疆众多师生的心灵深处,实现了引领示范作用,有力助推了哈密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他倡导“三步两点一基础”的工作方法,主动落实“以优促优”、“以学改促教改”的管理举措,促进当地学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巨大变化,他所任职的哈密高级中学,高考本科上线率由15%提升到82%,并且三年连续培养出了3个自治区文科“状元”。2011年夏天,胡玉飞老校长电话打来说:“王校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校获得了一个自治区状元!”幸福校长祝贺道:“这是您领导大家干得好啊!”胡玉飞校长则说“不,更有你的功劳啊!”就这一句话,哽咽的他潸然泪下。那时,幸福校长想起自己最喜欢的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翔过……

  知识的传播与价值的澄清依赖于人为的努力。很多时候,坚持简单,就是深刻!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回去;每天都不放过和师生交流的每次机会。三年多的时间里,他把孤独难眠的夜晚化作了一份份厚重的工作计划,把咽喉肿痛、饮食不调、干冷难耐的白天融入到了一桩桩细致务实的工作中,把一份份苦涩酸楚的心情释放在对支教老师关爱鼓励的微笑中。2012届16班的古再丽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虽然高大却没有架子,她好像是我们的好伙伴,他告诉我们课堂该是什么样,我们该怎样学习”。哈密日报副社长李宜鹏说:“他的付出太多了,所以,大家说,在哈密,有一种爱叫“带不走”。

  “连点成线”

  乔布斯说:你无法把还没有划出的点连起来,只能把已经划出的点连起来。幸福校长就是一个善于“连点成线”的人。

  幸福校长认为学校的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文以化人的校园文化特色,还要有高新技术的支撑。他甘当桥梁,联系中原与边疆;他愿做信使,传递教育的正道。他多方联系,将金太阳新课改资源库移植到了哈密市高级中学;他主动与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宗敏副校长、郑州市第九中学校长田宝红博士联系,帮助哈密市高级中学建立信息化实验学校;还牵线郑州大学赠送云服务平台,使郑州市优质资源能及时传递到哈密。他常说“哈密是我的第二故乡!”三年多的时间里,“幸福哥”每次回到河南都骄傲地推介哈密,给大家讲边疆人民的奋斗故事和豪迈精神,就连那里雄壮的雪山、湛蓝的天空,晶莹的葡萄,甜蜜的哈密瓜都让“幸福哥”一脸的幸福。

  回顾自己走过的工作历程:体育老师、教研组长、工会主席、教学副校长、行政副校长、援疆校长、校党委书记……每一个岗位的转换,都饱含了他的忠诚和责任,也充满了感动和幸福。他常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这个平台,我们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如今,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又是激情满怀。从实际出发,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重工作方法,用心查摆四风垢弊,笃行淬炼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点都放在教书育人的线上。

  一个人,重要的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校园里的“幸福哥”,正是这样一个人。无论他在哪里工作,带给人们的都是满满的“幸福”!

  如今,大家仍然叫他---“幸福哥”。

编辑:耿倩

关键词:王幸福;郑州市第九中学;本科上线率;教学技能;校园文化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