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开封9月16日消息(记者 彭华 陈振华 通讯员 程振华 党来甫)“鹏桀书记你放心吧,这树我明天就伐了,绝对不耽误咱修路,我刚刚说不砍,是怕我把树砍了,又不给我们修了,既然您来了,我心里就有底了。”这是尉氏县高庄村修路清障中的一段对话。“鹏桀书记有文化、有思路、有魄力、有方法,村里的规划发展、支部建设我都是和他商量,实践证明,他指导的确实都是对的,这几年村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两委和群众都可服气,在村里他说话比我还管用哩!本来2019年底他任期就到了,我们联名恳请上级组织把他又留了下来,他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的发展可离不开他。”高庄村支部书记马留恩说。

  村支书和村民交口称赞的李鹏桀,是河南省开封市教育体育局选派驻尉氏县张市镇高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89年出生的他,一脸黝黑的憨厚模样,走在村里,如果没有指引,完全分辨不出,近四年的时光,这个憨厚的小伙子已完全融入了村子。

  主动请缨去驻村,责任使命扛在肩

  2017年初,开封市市委、市政府吹响精准脱贫集结号,全市如火如荼开启了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我愿意去扶贫村,为群众做些实事!”刚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李鹏桀获悉后,第一时间向单位党组织毛遂自荐。李鹏桀的决定,让身边同事有点吃惊,这个毕业于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竟会主动提出驻村,与又苦又累的扶贫工作打交道。

  实际上,这个想法由来已久。李鹏桀毕业于郑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农村社会学方向,在校期间就经常去农村做调查研究,自身又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非常了解农村的贫困现状,每看到一户贫困家庭他都感同身受,这让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有机会一定要到扶贫一线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对于李鹏桀的申请,单位领导又有些担心,他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工作经验不足,农村的情况又比较复杂,还是个偏远的贫困村,从哪方面来看他都不是最佳人选。对于领导的担忧,李鹏桀就主动找到单位领导说:“我感觉我能胜任驻村工作,一是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对农村情况比较了解,生活习惯也比较熟悉;二是我研究生所学专业就是农村社会学,也可以学以致用;三是咱单位同事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驻村也不方便,就我一个单身,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后顾之忧。”“高庄不脱贫,我就不回来”,就这样李鹏桀立下了军令状,这一驻就是四年。

李鹏桀在田间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央广网发 开封市教体局 供图)

  真心倾情来帮扶,群众奔上小康路

  高庄村位于开封市尉氏县东南,离市区90多公里,由高庄村、新庄村两个自然村,2014年被评为省级贫困村,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共59户243人。来到高庄村后,他不谈任何条件,克服一切困难,带领二名队员长期吃住在村里。

  在扶贫工作中,他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市对“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每天扎实有序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个包,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把伞,他按村按组挨家挨户的“走”,他带着“想村民所想”深入群众,带着“急村民所急”去解决问题,高庄村家家户户门口都贴有“第一书记连心卡”,遇到问题难题,高庄村群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第一书记。

  “大爷,您这几只羊又该生了吧?咱们芦笋基地的分红到账了吧?”“到了,到了,都打卡上了,多亏了咱工作队啊,让我们老两口生活有奔头了!”这是李鹏桀走访贫困户王贯生家的一段对话。贫困户王贯生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都70多岁了,已经干不了重体力活,李鹏桀根据他们家的实际情况,给他规划了养殖羊的产业,每年给他们申请产业奖补,减少生产性支出。他们家属于无劳力户,每年又可以领取村内种植基地的分红。“今年羊的价格好,光卖羊我都能卖一万多块,再加上村里的分红,我这日子过得可得劲了。”王贯生说。“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这只是高庄村精准扶贫、因户施策,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驻村四年来,他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争取协调资金近千万元。精准安排到户扶贫项目77个;硬化村内道路12公里;建设休闲广场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建设扶贫车间1500平方米,入驻企业1家;成立专业合作社2家,发展主导产业2个;安排贫困人员51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利用扶贫发展产业资金40万元,流转农民土地80亩,种植芦笋、大蒜、花生等高效农作物,吸纳贫困劳动力30人;建设标准化保鲜库1座;截止到2019年底,高庄村贫困发生率由13.6%降至0.33%,村集体经济达到了6.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长”。

让“走基层”走进群众心坎里(央广网发 开封市教体局 供图)

  舍弃小家顾大家,扶贫疫情两手抓

  2018年5月30日,这是李鹏桀新婚的第五天,婚假还没结束,就告别妻子,背上行囊回到高庄村,面对妻子的不舍,他对妻子说“今年是高庄村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我们村打算今年退出贫困村序列,我已经给组织立下军令状了,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希望你能支持我!”。

  2019年10月他的孩子降临,妻子是剖腹产,他仅在医院陪伴了她5天时间,出院后就急急忙忙赶回村里,面对的襁褓中的孩子和行动不便的妻子,这个坚强的年轻干部留下了不舍的眼泪。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来之不易短暂的家人团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李鹏桀给妻子说,“形势严峻,村内有疫区返乡人员,我得回村里去”,“那是你的战场,你去我不拦着,我和孩子陪你一起去”,匆匆告别亲人,他带着妻子和未满三个月的孩子从市里奔赴防控一线。防控卡点设在大路口,一张悬挂疫情防控卡点条幅的桌子,一个帐篷,一面迎风呼啸的党旗,一守就是24个小时。看到这些,跟来的妻子满肚子的委屈都化为心疼。“岗位就是战场。这个时候,我不仅仅是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更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线上的一名党员。”李鹏桀说。从前期和村组干部一起开展地毯式、拉网式的摸排,逐户进行登记、逐人进行筛查,到进行定点监控管理,他每天和村医一起到武汉返乡人员家里测量体温,帮助村组干部和村民疏导紧张焦虑的心情、排解心理的压力。他带领村党员干部日夜坚守防疫卡点,无论寒风刺骨,还是漫天飞雪,他都没有离开防疫卡点。他又组织驻村工作队出资1200元用于高庄村疫情防控卡点购买应急物资。与村两委一起,全天候、不间断在村里大街小巷巡逻,向村民宣传防疫知识,排查公共场所是否有村民聚集,及时劝导和疏散。同时他对所有贫困户进行了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集中帮助他们采购生活必需品,确保了疫情期间贫困户生活质量不降。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防控体系,为高庄村织牢疫情防控网。

未翻修时的道路(央广网发 开封市教体局 供图)

要想富先修路,李鹏桀驻村后,村里的道路翻修一新(央广网发 开封市教体局 供图)

  志智双扶谋发展,乡村振兴谱新篇

  精准扶贫要重视志智双扶,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致富本领,切实解决就业和发展产业的问题。李鹏桀和村两委通过组织召开“夜谈会”、三个“一米团”、“一约五会”等途径,不断改进和提升群众思想观念和发展意识,通过组织贫困群众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妇联组织的妇女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致富技能,带领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中找出路、谋发展。四年来共组织召开“夜谈会”30余次,“一米团”8次,技能培训班5次,极大的改变了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了生活致富技能。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运用“一编三定”工作法组织无职党员设立了“保洁岗”,以党小组为中心、以积分管理为激励建立了 “小组包片、党员包排,群众包户”的党建网格综合整治机制。以支部为核心、以家为引导、以政治、自治、法治和德治为抓手,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一个个小家的变化推动了村庄这个大家的发展。派出单位开封市教体局充分发挥后盾力量,出资6.7万元对村内40户贫困户容户貌进行了全方位提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了村内绿化工程,种植桂花、海棠、木槿、国槐、女贞,错落有序,绿树成荫,极大的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同时他发挥行业优势,指导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建了盘鼓队、腰鼓队、广场操舞队等群众健身队伍,每到夜晚降临,村内两处健身广场人头攒动,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村庄美了,腰包鼓了,群众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如今的高庄村被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画卷在这昔日贫困落后的高庄村徐徐铺开。

  有付出就有回报,有耕耘就有收获,“优秀派出单位、优秀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先进村、脱贫攻坚红旗村、县级文明村、优秀脱贫攻坚责任组、乡村振兴省级建设示范村、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项项荣誉,是对李鹏桀工作最大的认可。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李鹏桀同志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已经工作了四年,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他带着对人民群众的那股亲劲,对工作的那股韧劲和拼劲,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