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河南分网4月8日消息(记者 汪宁 通讯员 章东丽)来到大山深处的西峡县桑坪镇凉水泉村,映入眼帘的是,光洁的水泥路,洁白干净的民房,往年贫穷的影子已不再现。
  当年的凉水泉可不是这样。它是省级深度贫困村,离集镇远,最近也20公里。这里除了山还是山,交通不便,全村381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52人。土地人均不到0.5亩,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可发展的产业,贫穷是这里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亮点。由于贫穷,本村的姑娘只见往外嫁,外村的姑娘不见往里来,村里好多小伙子娶不到媳妇。人们都说,把姑娘嫁到山垴垴上的凉水泉,去吃风喝沫?
  扶贫攻坚战役打响,该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经过多次民主会议商议,决定把改善凉水泉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作改变当地贫困面貌的主要抓手。要想富,先修路。该村利用项目资金,修建了3.5公里的村组道路,并全部水泥硬化,在全镇率先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路的修通,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30多万元购置水管8600米,完成了5个组的安全饮水工程,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投资40万元在沙岭组和老庄组先后建起了两座移动基站,实现了全村4G信号全覆盖。新建、改建村部8间,并修建了院墙和大门。投资28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使群众有了娱乐场地。
  一个个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贫困群众走上富裕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村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按照“一户一策,措施到户”的要求,脱贫攻坚责任组分工合作,深入到每家每户查户情、问原因、找出路,并帮助其制订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大力鼓励群众发展袋料香菇,组织专家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如今,该村80%农户种植香菇,年产值达400万元以上。小香菇鼓起了农民的腰包。同时,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山茱萸,由公路局投资9.6万元建立了中药材猪苓种植基地。集体经济围绕冷库、光伏发电、中华蜂养殖,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如今的凉水泉村,人富了,景美了,姑娘们开始瞄上了这个山垴垴,争着往这里“飞”。人们说,山里风景好,水土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