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唐河县大河屯镇:强基创新搭平台 构建攻坚新模式

2019-07-11 09:20: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7月11日消息(记者 彭华 通讯员 王充 陈沛)“六月六,挂锄钩。”进入农历六月,在产粮大县唐河县,大田里,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已经铺严大地,上午10点左右,已很难见到劳作的人们。可在大河屯镇马庄寨村鑫来农业种植合作社的地块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0个钢架大棚已经搭建完毕,颇为醒目;旁边的黄桃基地内,十几名群众正在弯腰用力地清除杂草。
  

(央广网发 通讯员 吕四方 供图)

  “这20个大棚主体已经完工,到阳历8月底,香菇袋装棚前,再安装保温层。每个棚净利润不低于15000万元。共有18户贫困户入股。收益由村集体、合作社和贫困户按1:4:5分红,仅香菇种植一项,每年就可为村集体增加3万元左右收入,为入股贫困户增加2000—5000元收入。”马庄寨村党支部书记、鑫来合作社负责人肖新来信心满满的告诉笔者。
  

 (央广网发 通讯员 吕四方 供图)

  大河屯镇位于唐河县城东北部23公里处,辖26个行政村,9.2万人,耕地14.3万亩,10个贫困村,3个50户以上重点村。贫困人口218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脱贫攻坚任务重、底子沉。
  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时期,怎样才能变“输血”为“造血”?如何才能致富?《唐河县2019年特色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为该镇打开了一条符合实际的路子。该镇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认真研究方案。县政府主抓扶贫工作马俊宏副县长亲自组织该镇贫困村帮扶单位一把手及10个贫困村和50户以上的重点村进行座谈,统一思想,根据实施方案,对照每个村委的具体实际,反复讨论,仔细论证,全力推进我镇特色产业扶贫。
  思想统一之后,如何才能发展特色产业成为问题。该镇是农业大镇,传统农业一直占主导地位,没有人愿意打破传统模式去尝试新的模式,更没有人愿意在没有新技术、新模式的情况下冒风险去带动其他农户,寻找致富带人成为当务之急。各村脱贫责任组、村“三委”深挖资源,充分利用返乡人才创业机会,寻找致富带头人。初步达成13个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愿意尝试,最终确定了42个由村集体组织主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发展扶贫产业的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
  目前,该镇已建成镇级30万棒食用菌示范基地1个,1000亩的林果基地1个,1000亩的春、夏优质红薯基地1个。个人实施118个,村集体实施42个。普遍采用村委主导、合作社实施贫困户入股的形式,按1:4:5分成,帮助贫困户实现户均“一亩园”产业发展。
  唐河县迦南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其中一个基地。该合作社积极与夏岗、付庄村委对接,以村委为主导,单人户每户以3亩为带种单元(即10500棵一个单元);低保贫困户以7亩为带种单元,吸纳夏岗15户贫困户、付庄25户贫困户,采用梨薯套种、以地养地,在梨树见效前套种红薯。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回购,在盈利的情况下按1:4:5分成,帮助贫困户实现户均“一亩园”产业发展。且合作社保证贫困户每年获净利1000元以上,如遇自然灾害和市场条件等因素,仍保证贫困户的最低收益1000元。为增强抗风险能力,合作社积极购买保险,同时与提供红薯种苗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确保双方利益不受损失。
  “我镇已签订1090份带贫协议,带动1090户贫困户。可以说是找准了平台,创新了模式,培育了产业。贫困户有了稳定增收渠道,村委有了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有了经济支撑,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了保证。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继续把稳定脱贫、长期脱贫作为现在和今后的重点工作。结合实际,完善扶贫制度、落实扶贫政策、助力产业扶贫,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谈起脱贫计划,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学军信心满满。
编辑: 汪宁

唐河县大河屯镇:强基创新搭平台 构建攻坚新模式

“六月六,挂锄钩。”进入农历六月,在产粮大县唐河县,大田里,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已经铺严大地,上午10点左右,已很难见到劳作的人们。可在大河屯镇马庄寨村鑫来农业种植合作社的地块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0个钢架大棚已经搭建完毕,颇为醒目;旁边的黄桃基地内,十几名群众正在弯腰用力地清除杂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