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郏县王集乡孙明聚:村里的“闲事儿”一管就是三十多年

2019-05-16 16:36: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孙集村的背街巷(央广网发 通讯员李亚民)

  央广网河南分网5月16日消息 (记者王勇生 通讯员李亚民)在郏县王集乡孙集村的党群荣誉榜上,现年74岁的9组群众孙明聚很是引人注意:“无私奉献奖”。在拥有2000多人口的孙集村,这个老人为何会得到群众这般评价?其中缘由值得一探。

  走在孙集村的大路上,和闲坐的村民随意攀谈。提及孙明聚,大家伙儿似乎是事先商量好的说着同一句话:这个老头儿爱管“闲事儿”。风雨兼程的日子里,孙明聚对村里的大小“闲事儿”一管就是三十多年。

   

  孙集荣誉榜(央广网发 通讯员李亚民)

  “大闲事儿”里的监督员

  “去年上半年修路,孙明聚这个监工是从头监督到尾。”说这话的是孙集村村主任邵英海。

  2018年,作为贫困村的孙集村争取到了上级的扶贫项目资金,整修村内道路被列入了工程的第一项。如何让扶贫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又能确保工程质量,物色监工成为当务之急。村三委找到孙明聚,没想到孙明聚当即就给应下了。

  修路需要清障,清障就要搬、就要挪、还要拆。农村的街面路道,在没有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的情况下,一个窝棚、一堆柴草、一摞破砖,甚至于一棵大树、一个露天厕所都能很随意的矗在道路两侧,孙集村的背街小巷就是如此。按理说,监工的职责就是跟着工程做监督,至于那些扒棚、拔树等“得罪人”的事本是村干部该做的。可孙明聚这个监工就不一样了,从拔4组张书民家的第一棵大杨树开始,他就成了“协调员”,也成了“大恶人”。张书民家房前的两棵杨树种了有10来年了,干粗叶茂,夏天还能遮阳,起初张书民是不大舍得给拔了的。看到张付民犹豫,孙明聚坐不住了,万事开头难,头都开不了,往后的工作可怎么做。孙明聚找到张书民,不讲拔树,就讲村里这两年的变化,讲村干部的努力,讲修路的好处。理说通了,话就好讲明了,看着眼前70多岁还专注村里“闲事儿”的孙明聚,张书民半开玩笑的伸出了大拇指。由张书民开始,村里共拔掉大杨树、老桐树等140多棵,涉及农户46户。

  现年70岁的周(翠枝)就住在孙明聚家的后面,按说也算是前后邻居,平时两家关系还算不错。儿子分家另处盖了新房,平常里老太太就一个人守着三间老房子独过,日用的厕所就盖在临路的东山墙边上,土坯、露天、南北拉长。清障清到老太太家门时,老太太死活就是不愿把厕所给拆了。眼瞅着情形,孙明聚做起了老邻居的工作,摆了实事,明了道理,说了现状,可老太太就是听不进去。说得次数多了,老太太就开始把孙明聚往门外赶。每次看到孙明聚进了院子,就立马进屋关了门,或干脆直接撵人。无奈之下,孙明聚把老人的儿子叫了来,儿子愿意把老人接走跟自己一同过活。可老太太倒好,不但不同意跟儿子走,还张嘴说孙明聚爱管闲事儿、是“大恶人”,弄得孙明聚哭笑不得。“就是现在,出门见面她还不愿搭理我呢。”孙明聚说得轻描淡写。为着路能尽快修好,也为着村里的男女老少将来出行方便,孙明聚想的开、看的也更远。在孙明聚的努力协作下,村三委共填埋粪坑12个,拆除老旧露天厕所36个,乱堆杂物堆42处,为工程顺利施工扫清了障碍。

  

  孙明聚(央广网发 通讯员李亚民)

  再当“监督员”

  因为配套工程设施的开展,孙集村在进行道路清障的同时,就着手清除房前散水,为紧接的自来水管道铺设提前打好基础。

  砸散水那会儿,孙明聚就像一名老战士,跟着机器轰轰的“号角声”冲在最前面。虽说很多人家都愿意安装自来水管网,也支持自来水项目施工,可要是真砸到自己家的散水,很多人打心底里还是不大情愿的。“咱也知道,砸了散水,当天走路就不方便。怎么办?去给人家说说好话,没啥。真听不下去的,摆摆理儿也都是能想开的。”为“摆理儿”,孙明聚可是没少磨嘴皮子。碰到机器无法作业的地方,孙明聚干脆拿起铁锹和工人们一起干。“咱村大部分群众的觉悟还是很高的,砸了80户人家的散水,回头没有一户跑来闹腾的。”孙明聚很是宽慰。

  4月份开始的修路,到7月份基本结束。正是暑热的天气,孙集村开始铺设自来水管道。为了能让自来水管能正常铺设,孙明聚再次成了孙集村的“监督员”。和别人的作息时间不同,孙明聚最忙碌的时间是在中午和晚上。中午外出干活儿的人多在家休息,孙明聚就提前挨家挨户的“串门”,实地看看室内管道的走向,跟主家约定安装电表的时间。晚上呢,孙明聚更忙。因为害怕人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出门干活儿锁了大门,头天晚上孙明聚就要把第二天要施工的人家给跑完说通。一天晚上,为等外出办事的马建坡回家,孙明聚硬是等到夜里十二点。为了不落一户,有整户外出务工的,孙明聚就想法设法跟人取得联系,找来钥匙开了大门安上水表。全村560户,硬是一户没有落下。用驻村第一书记郭来立的话说:全村干过来,真不容易。这活儿可不是坐下来喝茶、吸烟哩,可不是谁都能干好的。

  “他这个监工,是监督加工人,一肩挑两职。大热天的,忙的两肋都出成了痱子。”村支书姬振亚由衷的说道。

  2019年春节前,孙集村自来水管网铺设完毕,610块儿水表安装到户。2018年,这个爱管“闲事”的老头儿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

  “小闲事儿”里的调解员

  因在村里的辈分高又能拉下脸说话,东家婆媳不和,西家邻里不睦,都爱找孙明聚来调和。自然而然,孙明聚成了“小闲事儿”里的调解员。

  孙明聚记得最清楚的是30年前5组孙延昌家的矛盾。孙延昌有三个儿子,成家后分户另过,孙延昌和老伴儿还住在原来的破土坯房子里。后来房屋漏雨,无法居住,老两口就想着去儿子家。儿子们可倒好,见了父母是唯恐避之不及。无奈之下,孙延昌找到了村支书,拖拖拉拉调解了一年也没有调解成,后来事情到了孙明聚手里。正值力壮年轻时,孙明聚叫来了孙延昌在县城工作的三儿子,通过孙延昌请来了三个儿子的两个舅舅,喊上村干部。调停当晚,儿子们表决,妯娌们旁听。孙明聚还发了“狠话”:若还是不养活父母,那就要给点“教育”了。说尽了好话也拉下了脸,当晚的调解很成功。后来村里给孙延昌老两口分了一块儿宅基地,三个儿子帮着盖了两间新房子,日常用度也由三个儿子分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孙延昌嘴边总是挂着一句话:没有明聚给我们说和,俺老两口可怎么过啊。

  30年前孙明聚管“闲事儿”,30年后他还照管。因年长辈高经事多,他所在后街(孙集村子大,群众习惯性的把村里分为前街后街)谁家有个红白事的,总喜欢请他去帮忙,孙明聚也总是热心应下。“人家能找到你,是看得起你。再者,也说明咱这老头儿还是大有用处的”,孙明聚笑呵呵的说。

  

  孙明聚和老伴(央广网发 通讯员李亚民)

  “闲事儿”与家事

  说到“闲事儿”,除了村里事关群众利益事儿上的出工出力磨嘴皮子,还有邻里调解上的不怕听二话、不怕看白眼儿外,家里的大小事也都是归孙明聚管。

  孙明聚的老伴李英10年前脑梗塞留下后遗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生活难以自理。日常生活里,做饭、洗衣、照顾老伴儿、料理家务全都是孙明聚一个人的事。用孙明聚的话说:只要自己还能照顾的了,就不麻烦孩子们。可很多时候,孙明聚并“不能”全心全意的去照看老伴儿照看家。就比方说村里修路铺自来水管那会儿,孙明聚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做上一大锅饭。等老伴儿吃好安置好,刷了锅碗瓢勺,掩了门外出。中午一直忙到一两点回家,老伴呢,还在院里坐着,饭还是早上的剩饭。热了剩饭当午饭是孙明聚和老伴儿常做的事情。有时候回家的实在是晚,老伴就只能饿着肚子等。冬天天黑的早,等孙明聚料理完村里的事再忙完家里的事,很多人家早已关了大门休息了。

  外出务工的儿子心疼母亲,也心疼父亲,曾多次劝说他不要管那么多“闲事儿”了。可孙明聚呢,闲不住。“有些事儿上,干部也可作难,只是在社员面前说不出口。咱呢,多少帮衬着点,事儿解决好了,孙集村就会好,于咱自己也是有利的。”孙明聚想的远,做的实际。

  当问到老伴儿李英是否支持孙明聚这个爱管闲事儿的“工作”时,李英满是点头的笑,含糊不清的“啊啊”着。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腰板挺直、声音洪亮的高个子老头儿,竟然不识字。圈圈画画的“电话本”是他在管“闲事儿”的时候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可上面的内容也只有他自己解释的清。但就是这样大字不识一个的人,用着热心、爱心,不怕麻烦的管着村里的大小“闲事儿”,一管就是三十多年。

编辑: 汪宁

郏县王集乡孙明聚:村里的“闲事儿”一管就是三十多年

在郏县王集乡孙集村的党群荣誉榜上,现年74岁的9组群众孙明聚很是引人注意:“无私奉献奖”。在拥有2000多人口的孙集村,这个老人为何会得到群众这般评价?其中缘由值得一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