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从简易公路到“高速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舞钢交通大变迁

2018-10-11 14:44: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改革开放40年来,舞钢市城乡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少到多,由线成网,从当初的土路、砂石路再到如今水泥路、沥青路,一条条铺到百姓家门口,铺到田间地头;从“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的无奈,到如今的宽阔、平坦、明亮、美丽的康庄大道,给百姓的是高效、便捷和满满的幸福感。

  “这路一直修到了大门口,我是做梦也没想到啊!”该市杨庄乡柏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石国照可高兴坏了。

  石国照家常年居住在山沟里,交通不便,家里的老人也都长期患病,还有学生要供养,家里缺少劳动力,贫困一直困扰着他们。2016年,他们迎来了“春天”。村里修通了水泥路,而且道路一直延伸到家门口。路通则财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帮扶下,石国照养了近百只山羊,还与其他贫困户一起成立了凤模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脱贫。“路通了,好走了,销路的问题也就一并解决了!”

  以前,曾有人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外地司机来舞钢送货,开车从朱兰一直走到李辉庄,到路边饭馆打听:舞钢市区在哪里?问得路人啼笑皆非。这位司机之所以身在舞钢市区问市区,不仅因为舞钢的城区分散,更重要的,是车轮下面的路况太差,所过之处,凸凹不平,实在看不出市区道路的丝毫模样。还有人给舞钢送了这样几句话:春秋风不停,夏季雨不停,路没半里平,夜间灯不明。由此可见舞钢的外部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初,该市境内仅有的一条像样的道路许泌公路,是1958年大办钢铁时修建的县乡公路,宽度仅有5米多,且坑坑洼洼、崎岖不平。1972年筹建舞阳钢铁公司时,把三里河桥至寺坡15.3公里改建为6米宽的柏油路面,人称“进出舞钢一条道”。多数县乡公路晴通雨阻,乡村公路只能通拖拉机。1994年11月,该市以各乡镇10万民工为建设队伍,历时80天的“三路一桥”大会战拉开序幕。1997年S220七蚁线舞钢段建成通车;2002年S234平桐线舞钢段建成通车;2005年S331高兰线舞钢段建成通车;2010年12月26日,叶舞高速通车,结束了该市不通高速的历史,揭开了舞钢交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现在,全长23.684公里的周南高速(舞钢段)正在建设。该项目建成后,舞钢境内将有2条高速、1条国道、5条省道、四个高速出入口,特别是贫困村、革命老区村道路将有较大提升。交通区位优势会更加凸显,将极大方便居民交通出行。

  在加速“对外交通”建设的同时,该市还特别注重乡村道路建设,特别是2002年实施的“村村通”和2014年至2016年实施的农村公路通达工程3年行动计划更加惠民。如今,当你驱车行驶在城乡大道上,四通八达的路网,“毛细血管”健全、“干支血管”通畅,仿佛条条缎带,装点着充满生机的舞钢大地。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102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6公里,干线公路87.895公里,农村公路909.7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54公里/百平方公里。

  伴随着 “高速过境,国道围城,省道联网,五纵五横”大交通格局的逐步形成,舞钢正沿着自己开辟的康庄大道,创造新的辉煌。 (通讯员 益鹏洋)

编辑: 彭华

从简易公路到“高速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舞钢交通大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来,舞钢市城乡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少到多,由线成网,从当初的土路、砂石路再到如今水泥路、沥青路,一条条铺到百姓家门口,铺到田间地头;从“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的无奈,到如今的宽阔、平坦、明亮、美丽的康庄大道,给百姓的是高效、便捷和满满的幸福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