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南分网 > 专题·策划 > 我为劳动者点赞 > 正能量图集

央广网

鲁山山村女教师暑期打工 只为让更多孩子留在课堂

2015-06-10 10:52:00 来源:东方今报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一位山区中学的骨干教师,因为不忍看到自己的学生辍学,在积极和爱心组织联系、尽力帮助贫困学生的前提下,又利用暑期毅然进城打工,希望靠着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多赚些钱、多留住几位学生。

  是什么样的隐情,让一位山区女教师做出了打工赚钱去资助学生的举动?

  成绩优异却选择回家乡做教师

  “天意第七天:第一次,一个人服务一个房间,感觉挺累,收拾房间、翻盘、洗餐具、打扫卫生……”这是7月9日李松亚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下的这一天的总结。当天晚上将近十点,李松亚依然在自己服务的包间外面站着,因为客人还没有离开,她必须一直陪着,“站几个小时,腿疼得很”。

  7月9日是李松亚来到位于平顶山市光明路南段的这家酒店做服务员的第七天。7天来,她的状态几乎是恒定的:早晨9点半上班,深夜下了班回到那间和酒店同事合租、每月100元房租、“热得睡不着”的小屋子里倒头就睡。

  而在这短短7天之前,李松亚的真实身份是平顶山市鲁山县背孜中学的一位教师,今年也是她做老师的第十个年头。

  30岁的李松亚出生在鲁山县背孜乡,如果用搜索引擎输入这个地名儿,就会看到介绍的资料上写着属深山区,再往下读,2008年底,全乡总人口17039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579元。

  “我从小学习就不错,1999年考入平顶山市师专(现平顶山教育学院)读五年制中文专业”,提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时,李松亚脸上才会流露出一种无法掩饰的骄傲,但是很快,这种自豪感中因为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就开始掺杂了自卑感,“上学的时候我们宿舍8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来自农村,当别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有几百块的时候,我150块钱能花3个月”。李松亚说,从那时候起,她就意识到,要想改变现状,只有用知识说话。

  2004年毕业时,在当年的招教考试中,李松亚以鲁山县第二名的成绩被分到该县梁洼镇做一名教师,但是她做了一个让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都意外的决定,她要回背孜乡。梁洼镇是整个鲁山县的经济重镇,而背孜乡是鲁山县最偏僻最穷的地方。

  “在背孜,很多人选择走出去,就算是分配来这里工作的老师也都会陆续离开,但那里是我的家,我愿意回去。”就这样,在很多人不解的眼神里、议论中,李松亚回到她曾经读书的地方——鲁山县背孜中学做了一名语文教师。

  挽留不住学生是她心中的遗憾

  刚做教师的第一个月,她领到的工资只有555.75元钱。同样的资历,如果能在市区教书,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500元钱。钱少是在她意料之中的,但是随着教书时间越来越长,她却发现了一个在农村教书最普遍、最让她无能为力的现状——从家长到孩子,大部分人都觉得读再多的书也没什么用处,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初中毕业后离开学校,加入打工的大军。

  李松亚在一篇名为《我曾经的学生们,你们现在好吗》的日志中,这样写道:“2005年,暑假时在开封培训了一个来月,正式上岗当班主任。开学时班里51人,一学期结束辍学至39人,‘读书无用论’是农村老师最大的悲哀与无奈。”

  而一位名叫佳羽的学生则是李松亚这十年来心里最大的遗憾。

  2008年,李松亚遇到了读初二的佳羽,“我从来就没有遇到过那么踏实、学习那么认真的学生,而且她在表演上也特别有天赋”。李松亚说,这个学生成绩不算太好,但就是因为学习态度端正,所以自己让佳羽当上了学习委员,“她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学生”。

  但是在那一年,李松亚要休产假,所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她都毫不知情,“我歇完产假回来,他们那届学生就毕业离校了,我以为她也就正常毕业了呢!后来才知道,我休息之后没多长时间她就不再上学了,原因是她妈妈让她回家照看年幼的弟弟。”李松亚说,后来自己才了解到,佳羽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她不上学之后我还专门帮她找过工作,我总感觉孩子不上学的话至少应该学一门手艺,但是学了没几天,她又被妈妈喊回家照顾弟弟去了。”采访中,说到此处,李松亚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如果当初我早知道这件事情,我一定会竭尽全力阻止她辍学。比如,我帮她拿学费。”

  在李松亚的这篇日志中,她专门写到了佳羽:“学习品质最好的女生,我的学习并不是最出色的学习委员。初三时,听说她被迫辍学回家照顾小弟,每每想起都觉得可惜,曾经深深后悔:为何当初自己不资助那个懂事的小姑娘继续上学?我真的不想再看到其他孩子离开学校了!虽然我无法杜绝,但我应该尽力留下下一个准备辍学的孩子。”

  “我只想尽力帮助我的学生继续上学”

  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经济或观念上的原因而被迫辍学,作为老师的李松亚总是感到特别自责,“我特别想让我的学生尽量多上学,多读书,我一直都觉得人最美好的时光都应该在学校度过”。

  李松亚苦于自己经济条件有限,所以能帮助的学生少之又少,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了能让她帮助更多学生拥有继续读书的机会。

  去年暑假前,李松亚无意当中遇到平顶山市志愿者协会的成员正在邻村进行捐助活动,“当时我看到志愿者的车,车上写着献爱心之类的字样,之后我就过去问能不能也资助我的学生,他们听我说完情况之后就让我提供名单。”

  话说出去简单,但是直到最后资助活动成形,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第一次捐助活动确定了10个孩子,但至少已经是我的一次小成功”。这之后的寒假,李松亚的更多的学生陆续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那年腊月二十七,我打了55个电话联系捐助活动”。截至目前,通过她在中间牵线,已经先后有80多名贫困家庭的学生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这当中涉及的学校除了背孜中学之外,还有该县楼子河小学、瓦屋中学以及背孜一小至五小。

  但是李松亚还是不满足,她自己也开始资助学生,“现在资助的两个孩子,是因为暂时没找到合适的长期资助的人,但是学生成绩上也有进步,所以我就每个星期给他们各50元的生活费”。李松亚说资助两个学生每个月就要多出来400元钱的费用,但是目前她和爱人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3000元,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生活是有些紧吧,但是资助孩子们读书的钱还是能挤出来的”。

  之所以选择暑期出来打工,也就是为了多赚些钱,除了留一些补贴家用之外,李松亚羞涩地说出了自己真正的理由:“我目前的想法就是,把打工这笔钱留着资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供他们上学。有可能的话,我想多资助孩子。我是老师,我都能为孩子留在学校继续读书努力,我想那些孩子的父母应该不至于强迫孩子辍学了吧!”

  坚持的路上还有丈夫的陪伴

  “农村的孩子如果不读书,他们的未来就是可以预见的,不是早早嫁人在家带孩子,就是把他们的孩子放在家里出去打工,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像他们自己小时候那样成为新的留守儿童……”采访中,说到此处李松亚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又说道,“可能我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吧!”说这句话的时候,李松亚脸上透着一种无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身边人不理解她的所作所为,“他们都会告诉我,没必要对孩子们太好,老师上好课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但是李松亚并不这么认为:“学校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我必须让那些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注,所以有时候就把他们喊到我家来吃饭。之后,就有孩子在日记中写: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能去老师家吃饭。看到这样的文字,我觉得很温暖,也很心酸。”

  尽管周围的很多人不太理解李松亚,但有一个声音始终在支持着她,那就是李松亚的丈夫杨小磊。谈到丈夫,李松亚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掩不住的甜蜜,“我和他是同一所学校的,属于自由恋爱。他平时在学校教化学和英语,我现在是语文教研组组长,他是英语教研组组长,我们的兴趣、爱好、价值观都一样,所以他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当初和社会爱心组织联系,资助孩子们读书,就是爱人偶然看到并且告诉我的,坚持这么长时间也是丈夫一直在幕后默默支持着我、帮助我。周末一有时间,他就骑着摩托带着我一起去走访一些贫困学生的家庭,当我把更多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时,这个家就交给丈夫照顾。和我比起来,他性格更腼腆,更不愿意站在别人面前。”

  聊到以后,李松亚告诉记者,不出意外的话,以后的暑假自己都会出来接着“体验生活”,“虽然靠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但至少我能多帮助一两个孩子,那我这一辈子也能帮助很多学生,不是吗?”

  采访中,李松亚所在的酒店总经理郭成彬从记者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感慨万千,“她是我一位朋友介绍过来的,当时她只是说来体验一下生活,我还真不知道她这种想法。像她这样的老师实在太少了,值得敬佩”。郭经理表示,既然李松亚之前没有透露自己的秘密,那么自己就当不知道,“这是一位老师的尊严,她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孩子,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一位老师能做到如此地步,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会尽力资助更多的孩子。”

  采访手记

  微光

  记者在跟李松亚交谈的第一个小时中,她一直坚持在说自己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生活,但直觉让记者觉得,应该不是体验生活这么简单,毕竟教师和服务员这两种行业中间几乎没有多少关联。

  当记者问她在当老师的10年当中,有哪些遗憾的时候,终于接近并成功越过了她的心理防线。

  学生佳羽的情况像一根刺一样始终扎在李松亚的心里,这是她最大的遗憾,以至于采访期间她多次哽咽、落泪,之后告诉记者:“你知道吗?有时候我看着这些学生一个个离开学校,而自己又没有办法的时候,真的觉得很崩溃。”

  直到采访结束,李松亚还念念不忘她的学生佳羽,还在自责:“如果我不回家休产假,佳羽可能会继续上学。我遇到这些孩子太晚了,如果我能早一点儿遇到他们,很多人的结局应该都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李松亚之所以要出来打工,就是她遇到的这些学生触动了她,她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打工挣些钱,回去继续供学生念书。

  也许李松亚觉得她只是做了一位老师该做的,举手之劳而已,就像是迷雾中的一丝微光。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丝光亮尽管纤弱,但足以照亮孩子们前方的路,足以温暖千万人、带动千万人。

  这种带动叫做榜样或力量。

 

编辑:彭华

关键词:鲁山;女教师;正能量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