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焦作7月25日消息(记者 汪宁)北依沁水,南临黄河,在河南焦作武陟西陶镇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名叫西滑封,全村只有1300口人,占地面积仅0.57平方公里,却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明星村”。
    可是在解放前,西滑封确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村,“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石粮,一年糠菜难顾嘴”,是西滑封老百姓贫穷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西滑封命运的改写与一位老人密不可分,他就是西滑封第三任党支部书记王在富。
  “不改变西滑封的穷面貌,死不瞑目!”1959年,王在富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临危受命,立下誓言,从此,他开始了带领西滑封村民与命运抗争的辉煌征程。一业兴,多业起,办全国第一家黄纸厂,建酒厂、罐头厂、印刷厂,为了增加集体收入,王在富带领村民想尽办法。没钱买锅炉,就用煤烧地锅,买不起造纸用的蒸球和烘缸,,就买钢板自打自焊。1970年,造纸厂盈利8万多元。1988年,西滑封村民就住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排式楼房。
  西滑封从王在富老书记创业开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兴办集体企业,率先走上小康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努力,集体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民生大幅改善,新农村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小城镇初具规模。但近年来,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和经济新常态的来临,西滑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改革营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参与管理、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村里组织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分批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解放思想。
  企业改制过程中,现任书记王有利多次强调,企业改制过程要公开透明,让村民享有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只有取得80%以上的村民支持才能开始改制,村两委班子不准参与改制企业的经营,改制后企业主要负责人优先从原经营团队中挑选。改制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内生动力,盘活了企业,变亏损为盈利,村集体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扭转了集体经济的“虚胖”。改制前造纸厂年亏损2000多万元,改制后村集体年收益1600多万元。重组前,电厂年经营性亏损200多万元,重组后,年实现收益800多万元。
  人心思进、安定有序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西滑封村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西滑封,正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大浪中挺立潮头,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