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阳7月26日消息(记者 彭华 邓超)弯柳树村是河南信阳息县路口乡的一个小村庄,2012年,这个小村庄还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孤寡、空巢老人无人照顾,有些老人甚至被儿女放在了院子外低矮的“趴趴房”里居住。
  
  如今美丽醉人的弯柳树村(央广网发 息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就是这样一个村却先后获得河南省第一个“中华孝心示范村”称号、“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称号。2015年被河南省儒学促进会评为“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信阳市美丽乡村”,吸引了一大批省内外的传统文化专家来这里学习、参观、交流经验……而让这一切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源则是——德孝文化。
  弯柳树村位于息县县城北8公里处,有17个村民组,总人口2100人,耕地3500亩。以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为主,没有支柱产业,农民收入低,而且赌博成风、不孝父母、邻里纷争现象不断,是个典型的乱村穷村。
  
  驻村第一书记宋瑞(央广网发 息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调查总队对口扶贫第一书记宋瑞,2012年第一次来到弯柳树村,当时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杂草丛生、垃圾围村、污水横流。除了“脏、乱、差”现象严重,更为不堪的是村里打麻将成风,不赡养老人、打架斗殴不断,民风堪忧。
  为了能让这样一个打麻将成风的贫困村脱贫,宋瑞首先想到是资金。宋瑞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在经历一系列努力后,终于拿到40万元的科技扶贫资金,资金提供单位要求弯柳树村挑选100户相对贫困家庭,每户4000元,让他们从事种植、养殖等扶贫项目。然而,一个月过去了,村里却没有一个人来领钱。
  “以前扶贫款到了都是分给大家,而现在这笔钱还得用来搞项目,还要签字,村民们不愿花这份力气,反而认为这笔钱到了村里迟早都会分给大家。”可没想到的是,由于没人搞项目,这笔钱被出资单位转到了别的贫困村。
  经过这件事,宋瑞深刻意识到:扶贫必须先扶志,只有志气上去了,才能斩断“穷根”。
   
  弯柳树村文化大讲堂(央广网发 邓超摄)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思索之后,学习过传统文化的宋瑞认为弯柳树村的扶贫重在扶心扶志,文化引领,道德育人,改善风气,产业跟进,共同致富”入手,开始组织村民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之八德,以文化开启心智。逐渐触动村民的内心,易接受,能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改善家族内部关系,进而成为改善民风的重要平台。
  为此,宋瑞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在村里连续开办道德大讲堂,向宣讲孝道文化,并且邀请道德模范来村里讲述榜样事迹。
  随着道德大讲堂的开展,弯柳树村的民风也在悄然中发生变化,村民们开始崇德尚仁,孝悌友爱,村里随处可见幸福和乐的景象。村民们的心气也高了,纷纷要求进步,仅2016年至2017年间就有11位村民递交入党申请书。
  如今的弯柳树村,不仅街道整洁有序,村里人也热情好客。而德孝文化和良好民风成了该村发展的一张名片,引来了不少投资和产业。
   
  村里电商直播学习(央广网发 邓超摄)
  以此为契机,宋瑞引领弯柳树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组织村民把家中闲置房间改造成“孝爱客房”,接待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此外,弯柳树村还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村里人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弘扬德孝文化的歌曲、舞蹈、小品,到很多地方演出;许多客商来村里投资的稻虾养殖基地、有机蔬菜基地、生态种植园等项目纷纷落地,带动着村民致富。一些村民在自家搞起了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2016年底,弯柳树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六年过去了,“孝心村”成了致富的“金招牌”。村民年均收入从3000元增长到了6700元。现在,村里的路也都修成了水泥路,还施行积分制的垃圾分类,建成垃圾分拣中心,建起大型的文化大讲堂,开展传统文化和乡村体验研学旅项目,不断吸引外面的人前来旅游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