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河南分网7月7日消息(记者胡晓辉 河南台记者郭珂)6月16日,记者走进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庄村王贯生家,扑面而来的是刚出锅的面香和羊圈里探出头好奇张望的羊群,王贯生端出自家蒸的荆芥菜馍,笑容灿烂。谁能想到,眼前满脸写着幸福感的老人,一度是高庄村里令人担忧的贫困户。

  

  回忆起四年前第一次见到王贯生,开封市教体局派驻高庄村第一书记李鹏桀感叹,真是心酸。破败不堪的泥瓦房,屋顶年久失修,雨天漏雨、冷天漏风,三个女儿全部远嫁,老伴儿生病时也只有王贯生一人照顾,七十多岁的老两口就靠吃低保度日。

  提高生活质量,首先从改善生活环境开始。在李鹏桀的带领下,大家对王贯生家里的户容户貌进行了大改造。李鹏桀回忆说:“将近是投入了两万多块钱,厕所(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厕所,院内地面进行了硬化,他们是c级危房,房屋也进行了修缮。”

  王贯生和老伴儿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心里充满了感激,也多了更多信任。为了让老人拥有更多经济来源,李鹏桀和帮扶责任人刘献彬给老两口提了建议。

  王贯生说,刘献彬很负责,扶持自己养羊养殖,国家政策好,每年都补的有羊钱,自己和老伴儿很高兴,“2016年买了几只,补了几千块钱,第二年我又买了几只,又补了钱,慢慢发展发展,现在有十来只了,十二只,现在我一年能见到五六千块钱!”

   

  王贯生告诉记者,按照精准扶贫的产业帮扶政策,对购买种羊和饲料这种生产经营性投入,会有一部分补贴,当初只能借钱买羊的王贯生,靠着补贴还清了借款,又再次买上了新羊。如今,大伙儿帮忙新修的羊圈里住上了12只精壮的山羊。

  除了养羊的补贴,高庄村还专门给予无劳动力贫困户芦笋产业分红的政策,李鹏桀:“他们70岁以上是属于无劳动力户了,我们产业(就业扶贫基地)每年会拿出百分之十的盈利分给他们这种无劳动力户,他们脱贫成功后产业分红还会持续一年。”

  记者了解到,种植无公害芦笋是高庄村全新引进的产业项目,不仅解决了很多无法外出务工的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帮助许多像王贯生一样,年事已高、没有更多劳动能力的老人户得到每年四千多元的额外经济收入。

  房子、收入的问题都得以解决,而生活中时时处处的关心和帮助也从未间断。王贯生对记者说,帮扶人刘献彬还经常来家里问候看看,帮助打扫卫生,“下雪刮着风他来给我铲雪,可负责可操心了,跟自己儿子是一样的,可好了! ”

  听说王贯生老伴儿身体不适,刘献彬就带他们四处寻医问药,回忆起老伴儿看病的那段时光,王贯生感激地告诉记者,有一次爱人有病,刘献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自己把爱人送到县上住院,除了买东西,看病还能享受报销,三千块钱的费用只花了三百块钱。

  

  如今,老伴儿身体好了,还经常去村里新修建的文化广场跳跳广场舞、看看腰鼓队,日子也比以前更一天天好起来。

  

  因为年纪较大,王贯生还没有在脱贫核查卡上签字,还没有实现最终的脱贫目标,但他笑着对记者说:“我觉得自己早就脱贫了!也已经够脱贫条件了,我现在要求脱贫,我过得可高兴了,可带劲儿了!”

  

  “可高兴”“可带劲儿”这是记者一天中听到最多的词汇。临走的时候,王贯生指着院里葡萄架上的葡萄邀请记者品尝:“吃葡萄!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明年再来到,你看那葡萄就结得多了......现在啥都有......”

  夏天的雷雨说大就大,豆般的雨点砸在屋顶上、葡萄架上、土地上,似乎在昭告着人们,这里孕育的希望即将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