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阳7月26日消息(记者 彭华 邓超)河南信阳市息县作为中华第一古县,自古以来良田沃野、物产富饶,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也是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共有贫困村9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2019年5月9日,息县宣布脱贫摘帽。
  近年来,息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带领全县百万干群苦干实干拼命干、担责担难敢担险,在建成美好息县、实现“两个更好”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息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集中资源发展壮大生态主食和服装纺织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先导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同时,注重激励城乡居民创业增收和勤劳致富、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宏升粮食、豫道食品、明德食品、天创服饰、颐和无纺布等为代表的主食产业集群和服装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本土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力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变。
   
  多彩田园静缘农业扶贫基地(央广网 邓超摄)
  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在乡村建设“多彩田园”扶贫基地250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85个,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带动9968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其中,息县“大力发展息半夏特色种植、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走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着力改善城乡面貌
  坚持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互动、良性循环、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机制。
  
  息县城乡巨变(央广网发 息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截至目前,息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2平方公里,是10年前的4倍。特别是积极抢抓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淮河新区,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中、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市民活动中心、金融大厦等一大批支撑型、地标式建筑开工建设。
  累计新建通村通组道路3000多公里,培护路肩3860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和;累计建设农村供水站128处,在全省率先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户户通”;投资9.65亿元实施多轮电网改造,99个贫困村实现通动力电率、户户通电率均为100%,农村整体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均接近100%,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打好乡村振兴首场硬仗
  改善生态环境,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是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从一开始就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四水同治”示范县为契机,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自2018年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在息县召开淮河治理座谈会以来,我们坚决落实淮河干流禁采河砂的政治要求,坚持“河长+警长”“人防+技防”“部门+属地”,硬起手腕整治河砂,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面积近6万亩,建设淮河生态廊道2万多亩,全县河湖生态持续好转。今年5月,息县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成效明显,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彰的县,并获得1000万元奖励。
   
  雨后的公园(央广网 邓超摄)
  加快推进龙湖公园、濮公山矿山公园、息州森林公园、关店湿地公园等一大批绿肺工程,全县生态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绿色日益成为息县发展的底色。
  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
  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2016年党代会就提出教育、交通、卫生、文化“四大振兴工程”,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办起。
   
  新建的学校(央广网发 息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累计投资30亿元,新建中小学校21所,改扩建317所,新增学位近5万个,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全县无一例因贫辍学现象。
  抢抓省交通运输厅对口帮扶的历史机遇,累计完成交通项目建设投资32.8亿元,大广高速息县收费站由“两上两下”扩建为“四上五下”,S337息县段拓宽改建、G106岗李店至包信段、S336张陶至包信段、G230息县至正阳界、息邢高速息县段、渡淮大桥及连接线改建工程等一批交通项目竣工通车,淮河淮滨至息县段航运工程、上罗高速息县段进展顺利,通江达海、内通外联的交通路网越织越密。
  持续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创新成立两大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累计投资约10亿元,新建迁建县级公立医院4所,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19个、村卫生室338个,患者外诊率从2011年的29%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群众先住院后交费,慢性病签约率达100%,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成为息县医改的三大特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彰。
  加快推进文化繁荣兴盛,随着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息县影剧院的相继建成和龙湖公园“书香长廊”、息县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加快推进,中华第一古县的文化软实力日益彰显。持续做好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为2430户2618人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聚焦农村危房清零目标,县财政自筹资金,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0783户,集中安置搬迁4076户8938人,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党建引领推动发展高质量
  坚持把党建“主业”与脱贫“主责”一起抓,以打造村级CBD为目标,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高标准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0个、改造提升244个,村部成了群众最想去、村里最聚人气的地方。
  大力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深入开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面红旗支部”争创活动,累计评选300面红旗,每获得一面红旗,村“两委”成员和支部书记每月可增加300-600元报酬。
  在全县持续开展“颂誓词、抄党章、戴党徽、上党课”活动,7000多名党员干部胸佩党徽章、手提扶贫包,在走村入户中主动亮身份,全力办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厚植了执政根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息县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同时,统筹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