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河南分网6月17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通讯员 司利强 叶中琳 李文森)“尚委员,俺家享受党的政策已经够多了,是党让我重新看到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希望,如今在党的关怀下俺家靠养殖致了富,我想把俺家应该享受的危房改造让给其他更需要的贫困群众,我自愿放弃这笔危房改造资金。”6月16日,杞县高阳镇何庄村贫困户郭利军到镇政府,把享受危房改造的申请表交给包村的镇宣传委员尚战辉。

  说起郭利军,原本也是村里的能人,年轻时搞建筑,家庭收入也算可以,家中三个孩子学习很用功,生活的也算幸福美满。后因搞建筑时不慎从房顶跌落摔伤了腰,丧失劳动能力。

郭利军和他养殖的波尔山羊(央广网发 通讯员 司利强 供图)

  2017年,郭利军一家纳入了贫困户序列,解决了郭利军三个孩子上学的问题,镇里为郭利军夫妇申报了公益岗位,每月家庭增加收入1020元,可这些只是杯水车薪。一次杞县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宣传队到村演出,由杞县豫剧演员王良英表演的现代剧《脱贫》激起了年仅46岁的郭利军不甘平庸的“斗志”,他多次到村委会找到包村干部尚战辉,想找点“事”做。偶然的一次机会,县畜牧专家到村里来讲座养殖技术,郭利军就有了想养殖波尔山羊的想法,尚战辉就根据郭利军家庭情况,帮他申请了扶贫贷款2.9万元作为启动资金。2019年根据县里产业奖补政策,帮他申报了产业奖补资金3万元扩大养殖规模。目前郭利军养殖场存栏130头,年出栏200只,家庭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当年郭利军脱贫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改掉了喝酒的习惯。

 镇畜牧专家到郭利军养殖场指导养殖技术(央广网发 通讯员 司利强 供图)

  手里有了存款,郭利军有了改善居住条件的想法,原来的三间瓦房已经不能满足一家5口人的生活需求。按照危房改造政策,郭利军脱贫不脱政策。经过一番考虑后,郭利军决定放弃了应该享受的危房改造政策,他要靠自己“智”和“志”踏踏实实干出一番事业,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美好新生活。

  杞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关亮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激发贫困户依靠自己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活力,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有干劲,有精气神,变单纯‘输血’模式为既‘输血’又‘造血’的模式,扶贫一定要让全社会群众参与进去,我们才能彻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李如意,32岁,杞县裴村店乡李岗村人,因缺少技术,2014年就被纳入贫困户序列,年纪青青的他感觉没面子,就跟随村里的同龄人到外打工,一年下来家里困境没得到改变。2018年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人才技术培训班,然后跟随同村的致富能人李远团学习养殖技术。

李如意在精心挑选种蛋(央广网发 通讯员 司利强 供图)

养鸡车间一角(央广网发 通讯员 司利强 供图)

  2019年8月,李如意注册了杞县良凤花鸡养殖合作社,取得乡党委政府的支持申请享受扶贫贴息货款5万元,又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高标准化的养殖场,鸡舍的建设设计从饲料加工,自动化上料喂养、饮水、温度、湿度全部是科学化自动控制,年底就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李如意脱贫了,他的信心更足了:“我现在养殖了10000只鸡,日产蛋6000至7000枚,现在按照市场价格每枚种蛋公司付0.9元,三天集20000枚公司来收购一次,每天就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到了产蛋旺季收入更为可观。”如今的李如意把目光放的更高更远,正着手准备扩大规模到10万只养殖量,到那时可以直接向总公司发货了,省去了中间环节。

良凤花种蛋(央广网发 通讯员 司利强 供图)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像郭利军、李如意这样的典型人物在杞县还有很多,他们靠智慧和志气加上实干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脱贫致富。”杞县县委书记韩治群说:“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脱贫致富终究要靠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我们大张旗鼓选树、宣传这些勤劳致富模范,就是要弘扬勤劳致富精神,让贫困户自觉树立勤劳致富、立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新生活。”

裴村店乡李岗村李元波种植蜜瓜带领群众致富(央广网发 通讯员 司利强 供图)

  据了解,上半年,杞县县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省、市各级媒体记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蹲点采访,围绕杞县脱贫攻坚挖掘脱贫致富典型,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发稿1445篇;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每天播放不少于一小时的脱贫宣讲;新制作智志双扶标语2100余条,制作笑脸墙45块,新增大型LED电子显示屏23个;“一米团”宣讲团深入乡村进行扶贫政策宣讲20余场;对2019年涌现出88名创业致富先进典型进行了集中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