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央广网 记者汪宁摄)

       央广网河南分网1月13日消息(记者 汪宁 焦宏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中医药产业链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支柱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统一、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必将有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1月13日,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而中医药产业链具备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科技含量高等显著特点,“将黄河流域中医药产业链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和推进,具备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别荣海说,当前,在因地制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医药资源及产业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如中医药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结合还处于初步阶段,药用植物资源种植开发效益不显著,中药材基地建设规模有限、高品质药材产业链尚不完善。虽然沿黄九省区中药材储量丰富且各有特色,但各省份中医药产业规划对黄河生态、文化和经济的一体化统筹考虑还不到位,缺乏统一规划,产业力量相对分散,尚未形成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

  另外,别荣海提到,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结合点不多、融入度不高。“《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品’,但沿黄流域依托黄河文化又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旅游项目仍然十分有限,中医药在促进黄河文化传承创新中具有的独特历史价值和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以及黄河流域生态廊道规划、生态保育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中,中药资源种植与开发利用度低,沿黄大面积沙漠沙地、盐碱地及湿地的生态治理与提升中,未系统地将集药用、生态保护、景观提升、经济收益等于一体的中药资源纳入规划。

  “黄河流域九省区各省份都有各自主打的龙头中药产业品牌,中药科技研发院所、中药企业、中医药康养基地等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各省间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链条不完备、产业短板比较突出。” 别荣海说,应积极构建黄河流域中药产业联盟及中药产业链条,由政府出面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跨区域合作,推动不同职能部门、企业、组织的跨区域合作平台和机制构建,形成既有规模优势又布局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保障黄河流域地区间协同发展,从而加快科研产出、企业效益、生态环保等同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别荣海说,积极推进中药资源种植开发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而中药材深度加工需要劳动力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人均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加快提升中药资源种植及深加工在黄河流域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快对中药资源在扶贫领域的深度调研,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有机衔接起来,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示范基地、培育经营主体、推动农企联结、促进业态融合使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成为中药材种植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

  黄河流域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中医药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内各种历史遗迹和历史名城、中医药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沿黄九省区共有南阳医圣祠、药王山孙思邈故里、甘肃岐伯文化园等全国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26家。别荣海说,应充分挖掘沿黄九省区的黄河文化资源和中医药文化资源,培育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旅游带,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如果“中医药”和“旅游”相结合,会是怎样一番天地?对此,别荣海对记者说,根据环境特点大力发展中药种植的同时,打造沿黄生态廊道。以沿黄中药材生态廊道为依托,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业,依托沿黄天然氧吧、湿地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实施“中医药+旅游”行动,打造一批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景观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参与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事业中,服务当代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