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精准扶贫”攻坚战即将解决中国“千年绝对贫困”问题,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且写入党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补齐现代化建设短板弱项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是党的主张,更是亿万农民的心声,乡村振兴主体在民,必须紧紧依靠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项重点任务来展开。
  近年来,在中原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示范引路、社会协同、城乡融合、三产并进、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案例、好经验。央广网河南频道自12月11日起连续推出《河南“乡村振兴”实践》系列报道,将为各地思考、探索、实践、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央广网河南分网12月17日消息(记者 汪宁 通讯员 陈红源)河南省西峡县西峡新远方农场开办在该县阳城镇张堂村,目前,常年来农场打工的张堂村人有十几个,忙时就更多,别雪云就是其中的一个。
  12月14日,她见记者时说:“没想到农场把这片荒坡地开发利用得这么好,这是我们想不到也办不到的事”。还有很多想不到的实事好事,农场也帮张堂村办了:从县道到农场的一段路,本来可以修得更直接更近一点,但为了张堂村赵沟组村民的出行方便,农场特意绕道修,也让这个组的村民搭上了“顺路车”;更为重要的是,开办在家门口的农场为张堂村免费培训了一大批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农场天然养殖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 陈红源 供图)
  在新远方农场,员工们统一着装,围绕各自的岗位职责,种植的种植,养殖的养殖,搞服务的搞服务,分工明确,协作配合也很紧密。每个人眼里都出“活”,很多事情,不用多吩咐,都能积极主动地干好。这得益于农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严密细致的有效管理。
农场又一批刚出锅的卤鹅被预订一空(央广网发 通讯员 陈红源 供图)
  农场吸纳周边几个村的劳动力来农场打工,实际上是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将分散的农民组织了起来,企业规范化管理所要求的工作纪律、操作流程和规范,帮助农民克服了自由散漫的生活生产方式;农场经营食品加工、餐饮、民宿等二三产业,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解脱出来,并帮助农民养成了健康卫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农场作为一级经济组织,实行集体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生产劳动,帮助农民克服了小农经济思想;农场实行标准化订单式生产,帮助农民树立了精细化、现代化作业理念;农场全流程严格实行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和养殖,帮助农民克服了急功近利思想,推进了以质量和品质求生存的发展理念,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从数量增长型到质量优质型的转变;农场既是生产场所又是生活服务场所,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提高生活环境品质和卫生健康水平,将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得到了很好的处理,纠正了一些村民借口发展生产无力顾及生活卫生等错误认识,有力地促进了周边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的改善;围绕“集训营地”进行团队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农场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带动了周边几个村子的“村村通”路网建设……
  新远方农场负责人郭新远说,“三农”在对多方面的推动、带动和引导上,农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素质化、农业集约化、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当然,一个农场较之于一个镇 、一个县的农业发展布局来说,确实“个头”有限,但试想,一个镇、一个县,如果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农”字号经营主体,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就是万万不可小觑的。新远方农场扎根农村,依靠农民,主打农业,紧紧围绕“三农”作文章,努力将“农”字品牌做大做强做精致,将农业产业纳入现代企业管理轨道,实际上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领头羊作用。几年来农场的发展实践证明,现代企业管理中许多经营理念、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和规范不但对农场本身实现有效管理有好处,而且对周边几个村子的生产经营管理、农村综合治理等方面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新远方农场建设“带火”了周边农村旅游业(央广网发 通讯员 陈红源 供图)
  农场周边很多群众来农场参观,看到千亩樱桃树,既要培土、又要浇灌,还要剪枝,都担心农场怎么能管理得过来,看到规模化的家禽养殖,也很好奇到底能否管理得好。但农场管理者心中有数,运用市场化手段和集约化生产管理这正好是农场的强项,农场本身的运营管理模式就实际上已经促成了“三农”的“八变”改革:将资源变资产、将农民变股民、将资金变股金、将分散变集中、将盲目变有序、将低效变高效、将无组织变有组织、将消极观望变积极主动。
  西峡县阳城镇人大主席李勇说:“当前乡村治理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农民,导致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渠道缺失,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乡村治理“上面热、下面冷,干部干,群众看”的怪圈。新远方农场的经营模式和有效管理,为我们镇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抓手。”
  长期从事农村领导工作的离休老干部陈俊哲(左二)来新远方农场参观指导工作(央广网发 通讯员 陈红源 供图)
  乡村振兴除了有效地组织农民,还要有效起引导和带动农民。新远方农场作为“农”字号经营主体,较之于包产到户的“单干户”最大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发展规模、投资规模和多元化产业方面,而且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农场先进的经营发展理念、规范化流程化生产和分工协作的有效管理对农民潜移默的引导和带动上。
  农场常务副主管姚云对记者说:“农场集体化生产,有很多好处,拿种植红薯来说,有拢垅的、挖窝的、浇水的、栽秧的、埋土的……就好像工厂里的一个完整的生产线,一个流程下来,活就齐了,效率很高。而在搞单干的农户那里,因为每家的劳力都有限,这些活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忙完这个忙那个,效率很低,生产劳动中途还要操心诸如要回家做饭等家务事。而在农场,各个岗位分工又协作,后勤还有专门提供的生活服务保障,生产第一线就可以专心致志从事劳动生产”。
  农场散养的黑鸡(央广网发 通讯员 陈红源 供图)
  治理主体(组织)等等都是管理的产物,哪里有有效的管理,哪里必先形成坚强有力的治理主体(组织),反过来,在治理主体(组织)的有效引导、约束和正确推动下,治理才会越来越好地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更加紧密地相适应。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治理主体(组织)的振兴,治理主体(组织)强则乡村强,治理主体(组织)弱,则乡村衰。因此以建强治理主体(组织)为抓手,乡村振兴才有号召力、领导力、带动力和牵引力。
  当前,在许多地方,各种形式的农场、协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催生了诸多“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电商+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等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如何顺势而为将这些来源于实践创新的好典型好榜样培育好、宣传好,更多更好地催生出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这也是“乡村振兴”所倡导的“管理有效”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