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河南分网1月1日消息 (记者 汪宁 王勇生)从与疫病斗争到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搭乘着改革开放40年的快车,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从理念到观念,从技术到政策,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障碍,攀登了一座又一座山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一道看不见的健康屏障正在逐步搭建、渐趋完善。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我国实施免疫规划的40年。

  40年来,我国终结了天花,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控制了乙肝、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脑等疾病,从最初的4苗防6病,到现在的14苗防15病。疫苗接种的普及直接或间接挽救了无数生命,极大地降低了人群的传染病发病率。

  40年免疫规划,我国从上到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疫苗接种惠及千家万户,成为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国家免疫规划快速发展的滚滚红潮,河南省免疫规划也得到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持续延长,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改革与发展 40年免疫规划走向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疫病丛生、缺医少药的局面。威胁人民生命与健康最主要的是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疫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使疫区出现了人口减少、生产下降的问题。

  

  免疫规划实验室人员对麻疹患者血清进行检验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预防接种工作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

  1950年,全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苗运动,同时积极推行卡介苗接种,一些重点地区还开展了霍乱疫苗、鼠疫疫苗、伤寒疫苗和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工作,对人民健康危害最大的天花、鼠疫、霍乱等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60年代初消灭了天花。天花的消灭,被称为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在该时期最为辉煌的成就。

   

  1967年周口专区预防接种工作初步意见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1978年,我国提出了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78年,卫生部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计划免疫概念,开始有计划的实施预防接种工作。除了要求加强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还有一个主要任务是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

  

  永城县双桥乡村医生携带冷藏包领取疫苗并骑自行车入村为适龄儿童实施接种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永城县双桥乡防保组长梁洪尤携带冷藏箱为各村配送疫苗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计划免疫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代表我国政府做出承诺,在我国分两步走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1988年以省为单位疫苗接种率达到85%,1990年以县为单位接种率达到85%。另外,在巩固和保持高接种率的基础上,控制和消灭针对性传染病,将消灭脊灰作为重要内容。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1979年永城县防疫站接种人员为实验小学儿童接种疫苗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1991年3月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家亨利.霍尔在濮阳检查AFP病人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从1978年到2000年,在这个预防接种的重要阶段,我国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发生重大转变,实行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结合的免疫策略;服务内容不断扩大,普及“四苗”的接种,引入了乙肝、乙脑、A群、麻腮风、甲肝等新疫苗;统一了全国儿童免疫程序;基本建立健全了计划免疫冷链系统;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的普及儿童免疫目标;建立了疫苗针对疾病监测系统;实现了无脊灰证实;疫苗针对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2000年低温冰柜 (央广网发 河南省濮阳市疾控提供)

  2001年以来,我国进入了巩固成绩、扩大内容、提高质量,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免疫规划。其中,2001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2年,要求以乡为单位疫苗接种率达到90%,2005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了政府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保障机制;之后卫生部制定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是我国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标准。2007年,国务院发布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将麻腮风、甲肝、流脑、乙脑等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我国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种类扩大到14种;2014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0.3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就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新时代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已经明确,以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传染病防控体系,探索建立全民慢性病健康管理制度,推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选择若干重点病种逐个击破,分阶段逐步控制和消除一批重大疾病。

  构建“三位一体”防控机制 预防接种让河南千万家庭受益

   

  2009年麻疹强化免疫宣传活动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国家免疫规划快速发展的40年,也是河南疾控砥砺奋进的40年,更是预防接种事业春华秋实的40年。40年来,河南免疫规划从接种疫苗宣传、接种门诊、疫苗储存和管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年10月,第三届疾控岗位练兵和大比武在开封举办 2015年拍摄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2016年5月,已经服役几十年的糖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再见,糖丸君!2016年拍摄。(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省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作出巨大投入,并出台专门的计划免疫条例,从政策层面到资金、技术,无不给予了很大保障,实现了从预防接种、到疫苗储存运输等各方面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健全了预防接种网络和免疫规划工作体系及队伍,提高了免疫预防服务水平和质量。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张廷炀介绍,如今,河南省每年平均接种疫苗3500万剂次左右,实现了以乡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的成果。

  

  2017年二类疫苗改革会议 2017年6月14日拍摄(央广网发 河南省长垣县疾控户一涵提供)

  目前,我们使用的疫苗种类越来越多,所预防传染病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群众对疫苗认可度和依赖度在不断提高,疫苗已经成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武器。

  

  1992年,河南发生了最后一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1992年,河南发生了最后一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自此,该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在保持高敏感性的条件下,一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表明已成功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麻疹平均发病率由疫苗使用前的772/10万,下降到现在0.33/10万。白喉由原高发年代每年五、六万人发病,到现在该省已经连续20年没有白喉病例发生。流脑发病率由疫苗使用前的600/10万以上,降至现在的0.05/10万以下。乙脑发病率由疫苗推广前的每年10/10万以上,降至现在的0.05/10万。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1.1%降至5%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由原来的10%降至1%以下,15岁以下儿童乙肝报告发病人数逐年减少。通过不断加强和规范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为群众提供了规范可及的预防接种服务。

  

  查漏补种调查,2017年10月拍摄(央广网发 河南省长垣县疾控王静提供)

  40年来,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预防接种工作,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免疫规划工作机制;国家和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将儿童预防接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向儿童提供服务;全省预防接种服务网络覆盖全部城乡,有2万余名接种人员提供接种服务;疫苗储存运输冷链系统不断完善,目前初步建立了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免疫服务和门诊化建设、手机 APP三位一体的“互联网+预防接种”工作体系……

  

  郑州市免费为农民工接种甲型H1N1疫苗 2010年3月26日 (央广网发 郑州市疾控中心提供)

  从普温冷库到冷链室,冷链系统的变化也印证着免疫规划发展的工作成就。张延炀透露,目前,河南全省冷链系统正在对扩容设备作进一步的更新,将来,疫苗保存条件和运输条件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新的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平台----妈妈课堂(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免疫规划的发展带动着人们对预防接种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预防接种的认知渠道也不再只是老式收音机里面播放的宣传语。为了让更多家庭掌握接种疫苗知识,近年来,河南省疾控中心还通过开展公益广告、纪念画册制作、知识竞赛、现场活动等形式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预防接种工作,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温馨的接种室。2017年3月8日拍摄。(央广网发 河南省濮阳市疾控提供)

   

  接种现场,2016年11月拍摄。(央广网发 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提供)

  如今,即使身在农村,也不必在每个月固定的时间里跑去村卫生室“打预防针”,而村医也不需要再背着冷藏包到田间地头给孩子们接种疫苗。曾经那五颜六色的“糖豆豆”疫苗,以及儿时那些打疫苗的记忆,成为一代甚至几代人忘不掉的记忆。而注目免疫规划发展的今天,却更让人为之激动。

  有一种爱叫作“守护” 河南最美接种医生感动全国

  40年风雨前行,40年扎根奉献。在全国上下在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中,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而河南,这样的感恩的事迹可能每天都在发生。

  据了解,河南每年出生的人口在150万左右,在全省将近2万名预防接种的免疫规划的工作人员中,有很多人在工作环境艰苦、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仍旧不忘初心、、敬业奉献、无私付出,为了不让孩子再受病毒的侵害,为了守护住每一个孩子的生命……

  

  为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颁奖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2016年,全国举办了“寻找最美接种医生”大型公益活动,经过为期一年的选拔,10名“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和8名“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提名奖获得者脱颖而出。

  在这10位“河南省最美接种医生”称号获得者中,有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百姓开展预防接种的村医高延昌,他从事预防接种工作25年,徒步走过近10万公里崎岖山路,无论寒暑、风雪,让大山里的每个孩子都能接种上疫苗,默默无闻地为当地老百姓提供预防服务;有腿部残疾的接种医生王建民,带病从事基层预防接种工作30余年,跑遍了辖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做到了全乡两千多户家庭家家到户户去,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接种疫苗达5万人次,其间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也有29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基层预防接种单位,被许多孩子亲切称呼为“秀玲妈妈”的侯秀玲。以及扎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接种医生赵荷平苹,为群众提供无微不至的预防接种服务,一干就是30年……他们是河南2万多名基层接种医生的杰出代表,更是全省疾控精神的真实写照。

  

  “最美接种医生”代表王建民 (央广网发 河南省疾控免疫规划所提供)

  基层接种医生坚守在社区、村舍、大山深处这些最基层的接种网络上,成为护佑百姓健康的基石。正是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基层接种医生不忘初心的付出,河南省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才能始终保持高水平,疫苗针对传染病年发病率显著降低。

  “针尖之舞”在创新中发展 疫苗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郑州市代表河南省接受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基会对中国麻疹消除工作进展情况的督导活动 2016年6月5日拍摄 (央广网发 郑州市疾控中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保障的关注度增加,对预防接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延炀表示,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预防接种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而疫苗从研发到出厂、再到使用,不管是整个冷链运输环节,还是最后的接种,管理都非常规范和严格,为此,家长在给孩子疫苗接种时可尽管放心。

  

  保障疫苗的质量的场所--冷链室。2016年8月8日拍摄(央广网发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疾控中心提供)

  12月23日,疫苗管理法草案首次提请13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草案就疫苗管理单独立法,突出疫苗管理特点,强化疫苗的风险管理,全程控制,严格监管和社会共治,确保保证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

  针尖儿上的事无小事,一支支守护生命的防疫针,是对人民群众永恒的承诺和初心。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张廷炀接受央广网采访

  张延炀表示,在依法治国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将迎来关于疫苗和预防接种的专门的法律,在免疫规划40年的这个时刻,这必将成为免疫规划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必将有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疫苗接种的高度重视,也将激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完善工艺、改进质量和创新产品的内生动力。疫苗生产体系不断完善,预防接种行行为不断规划、相关责任划分不断具体细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免疫服务的需求。

  “疫苗管理法对于疫苗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所有的环节都进行了非常严格的限定,从而保障老百姓接种上更为放心的疫苗,相信今后的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质量保障。”张延炀说。

  张延炀说,从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年历程,作为广大的疾控工作者和广大的免疫规划工作者之一,很感恩党和国家对于整个工作体系的建设和投入,以及千千万万免疫规划工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以及巨大的努力,更很荣幸见证国家免疫规划的发展进步以及见证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和关心,更深深体会到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张延炀表示,在改革开放迎来40年这样一个新时代,自己将和所有免疫规划工作者共同把疾控人的精神发扬下去,为老百姓带来更加完善的预防接种服务,为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进步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