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机电才子申麦成:用创新诠释行业担当

2017-05-22 16:26: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5月22日消息 (文/图 汪宁)创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申麦成,正是用自己勤奋刻苦而充满智慧的双手,诠释了最美劳动者的深刻内涵。

  而很多人不知道,如今已经荣誉等身的他仅有高中学历,曾一度差点成为“逃兵”。

  多年刻苦钻研 从“门外汉”成为机电才子

  1969年,申麦成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高中毕业后,在父亲的动员下申麦成来到焦作矿务局(即今河南能源焦煤公司)一个煤矿当了一名井下机电维修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为尽快了解机电知识,掌握检修技术,他省吃俭用,先后自费购买了《煤矿井下电钳工》、《采掘电钳工》、《电气自动化》等20多本专业书籍。每天一下班,他就一头钻进宿舍如饥似渴地学专业知识,写读书笔记,看案例分析,“消化”专业术语……常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申麦成的宿舍里堆满了采掘机电方面的大专教材,一页页、一章章、一本本,不到两年的时间,申麦成硬是将所有教材“啃”了下来。为了弄懂一个电气方面的难题,他托熟人找到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的教授,利用周末时间前去补课接受辅导。申麦成执着的求知精神感动了教授,教授不但破例允许他旁听自己的课,还亲自为申麦成办了一张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借书证。

  矿山机电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申麦成当然知道这个理儿。因此,在恶补理论知识的同时,申麦成还经常缠着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学习接电缆线、修高爆开关等实操技巧。

  2009年,申麦成被调到焦煤现代化矿井赵固二矿工作。面对先进的机电设备,他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自己施展才能的天地更广阔了;忐忑的是设备先进,实战面前挑战更大,压力也更大。面对挑战申麦成一点也没有退缩,为了能尽快上手,他开始对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摸底。业余时间,他还参加了河南理工大学成教学院机电专业的函授班,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机电知识。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的刻苦自学,申麦成终于掌握了现代化机电设备的维修技巧,并成为矿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

  初次尝试成功 让他“创新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煤矿工人的脸是黑的,心是热的。工友情、同志爱成为申麦成岗位创新的不竭动力。一次,几个同事下班后在一起聚餐,碰巧有位工友曾在接刮板运输机切链中失去了食指指尖。当工友伸出双手猜拳自嘲说了句“九个半”,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时,申麦成却怎么也笑不起来,他心里非常难受,他想,怎么能设计一种装置起到保护作用,不让工友再受伤害呢?这也让他第一次萌生了创新的念头。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申麦成一直泡在现场观察、琢磨,偶然的一次,他看到工友用销子卡切链的做法后,豁然开朗。升井后,申麦成顾不上洗澡就急忙跑到机修车间,连续鼓捣了8个小时,终于加工出了他自称为“溜煤槽卡链器”的装置。经过实际运用,不仅保证了安全,而且还成功将接链工时缩短至35分钟。目前,这种卡链器已在焦煤井下普遍推广应用。

  这次尝试的成功,激发了申麦成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凡是对安全、生产、高效有益的,他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和创新,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申麦成发现赵固二矿井下西部生产区域,由于下山坡度较大,皮带在拉煤时一旦停止运转,就会自行回转,洒落的煤往往将皮带后尾埋住,处理积煤十分麻烦。他就用边角废料制作了不伤设备、操作简便、灵敏可靠的简易皮带逆止器,有效地解决了皮带倒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在维修工作中,申麦成发现综掘机液压前探梁油管接头是碗形丝扣连接,常常漏油,维修不方便,还影响设备卫生。一个月下来,连浪费加维修费用就高达三、四万元。经过认真观察,他将液压前探梁油管延长半米,把碗形丝扣接头换成快速接头,有效解决了漏油问题。

  井下掘进头粉尘大,对人体呼吸道损害大,直接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申麦成便用旧钢管和铁窗纱制作了“防尘水幕”,有效降低了粉尘,净化了空气,改善了环境,深受工人欢迎。

  为解决井下电缆吊挂脏、乱、差难题,申麦成又将废旧细钢丝绳接起来拉成一条直线,两头固定好,中间均匀间隔固定,再把电缆钩固定在细钢丝绳上,使得吊挂起来的电缆平、直、顺,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成为质量标准化检查中的一大亮点。

  2014年12月,申麦成亲眼目睹了一名工友的手在钉皮带扣时被砸成粉碎性骨折的情景。当时安装和维护井下皮带钉扣作业时需要4个人,1人使用大锤砸,2人扶扣板,还有一个人掌握钉扣机头,一不小心大锤砸偏,就会将扶扣板的人手砸伤。看着工友痛苦的表情,申麦成很是心疼,他暗暗发誓要从根本上解决钉皮带扣时的安全问题,把工友从不安全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冥思苦想,他想出一个办法:将皮带钉扣机头和钎子焊接在一起,安装到风镐上,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形成气动机械式钉扣装置,通过活塞运动,带动钉扣机头,冲击皮带扣,完成钉扣动作。经过验证,他自制的这种气动机械式皮带钉扣器,不仅钉扣牢固均匀、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而且造价低廉维修简便,很快在集团公司井下推广起来,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申麦成常说,创新无大小,管用就是宝。多年来,申麦成在岗位上先后完成电机防护罩、防尘“水幕”等大小革新6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

  “勤育百花满园春” 把知识和经验传给更多徒弟们

  作为矿区远近闻名的“大师”,申麦成深知“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只有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更多员工,才能进一步提升矿井整体技术水平。

  于是,2011年4月,申麦成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申麦成创新工作室”。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为矿上培养了一大批机电维修方面的紧缺技术人才。

  结合工作实际,申麦成还先后编写了涉及井下14个岗位、22万字的培训教案,带徒97人次,并摸索出了“人人皆是‘超天才’24字创新法” (“超”即是抄学,借鉴,对标,超越;“天”即是添加,融合,研发,增效;“才”即是裁剪,缩减,节能,降耗),成为职工成才的助推器,企业创效的动力源。

  “申师傅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他在培训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谁要是完不成,他肯定会加倍处罚,没有人能蒙混过关。这一点我们对他是又敬又怕。”采访中,申麦成的徒弟高政说,“但在生活上,他十分关心我们。有时在井下加班上井晚了,他就自掏腰包到矿门口请我们吃饭。”

  严师出高徒。在申麦成的大力培养下,徒弟们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突飞猛进,大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他手把手辅导的徒弟高政等人如今已成为综掘机维修能手,秦志强、滕光华、韩玄玄等都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

  申麦成说:“创新是一个个个体的付出,是一群群人的执着,是一代代人的接力。我就是盼望徒弟们都成为技术能手和骨干,成为企业满园春色中一朵朵盛开的花。”

  近年来,“申麦成创新工作室”累计创效近亿元,共完成各类创新成果1000多项,其中685项被成功转化应用、28项获得国家专利,并培养出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张明建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100多名。2013年11月,该工作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矿职工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称号。2015年4月,申麦成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工友们眼中,申麦成就像一只陀螺,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旋转着,一年365天,他出勤总保持在340天以上。只要井下有问题,他是随叫随到,绝不推脱。

  申麦成说,企业给咱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让咱既有名又有利,咱不用心做事,咋能对得起企业呢?咱就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也没有大本事,只能发挥自己的机电专长,一方面维护好设备安全高效运转,一方面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一名普通的机电维修工,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典范、全国标兵,申麦成在平凡岗位上不断创新,用心做事,勤学苦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担当起了行业重任,却永不停歇,他是伟大的创新先行者,更是可歌可赞的伟大创造者!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申麦成;机电才子;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