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范国强:攻克泡桐“癌症” 引领世界研究方向

2017-05-22 15:19: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范国强

范国强在实验室

   央广网河南分网5月22日消息 (文/图 汪宁)在河南农业大学,记者见到了我国著名的泡桐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所长、国家林业局和河南省重点学科第一带头人范国强。五年多时间,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位。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办公室非常简朴、简单,桌子、沙发及所有能摆放东西的地方,堆满了一摞摞的材料。桌子一角,摆放的则是柴米油盐和方便面、挂面。这是范国强不分昼夜工作的地方,同时也成了他的生活场所。

  范国强的学生刘飞这样说:“我的老师范国强,他的办公室有三多——资料多,方便面多,衣帽多。因为他基本以实验室为家,加班、熬夜是常事,我大学第一顿白水煮面条就是跟着范老师吃的,后来发现这是范老师的常态。”

  “范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科研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他的吃苦、钻研、奉献精神少有人比拟,他工作起来近乎疯狂,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与带路人。”范国强的另一位学生如是告诉记者。

  ……

  专注我国泡桐研究 婉拒多家高薪单位

  范国强说,他这辈子就和树有缘。他出生在禹州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村前村后满是庄稼、野花和一排排高大的泡桐,打小他就爱看这些植物,想弄清楚它们开花结果的秘密,想知道一棵幼小的绿苗如何能够发枝吐叶、日新月异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这种对植物世界的强烈好奇心,最终左右了范国强的人生道路。1980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河南农业大学(原河南农学院)林学系。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该系毕业,10年后,已经成为博士后的范国强婉拒多家条件更优越的科研单位和高校的高薪聘请,选择回到母校教书。“一是想为家乡培养点人才,二是想为家乡还不很发达的林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范国强说。

  对林木情有独钟的他,把研究对象定在了他从小就常见到的泡桐上。泡桐是北方用材林、防护林和庭院绿化的首选树种,河南有两亿多株泡桐,是我国种植泡桐最多的省份之一。泡桐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它是优良的家具用材,也是不可或缺的弦乐器用材,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

  泡桐是北方主要的造林树和行道树,河南有两亿多株泡桐,是我国种植泡桐最多的省份之一,但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却有一种特别麻烦的常见病——丛枝病。这种病会引起幼树死亡、大树生长缓慢,被称为“泡桐的癌症”。

  1993年,范国强一到农大就开始对泡桐丛枝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20多年的时间,范国强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工作,献给了实验室。最终,范国强找到了丛枝病的病因,创建了一套泡桐丛枝病防治技术体系。成果应用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范国强和他的团队还首次阐明了四倍体泡桐新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机理,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白花泡桐基因组精细图谱,为国内外泡桐遗传解析提供了信息平台,创建了一套四倍体泡桐苗木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体系,推动了泡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确立了我国在泡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

潜心研究泡桐种植

  研究育人同担当 引领全球泡桐领域方向

  工作20多年来,范国强获奖无数,他在泡桐领域的研究引领着世界的方向。“我始终坚信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我的人生信念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范国强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多年来,他不计条件的付出取得了丰硕的回报。

  截至目前,范国强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论文22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研究成果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3次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次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四倍体泡桐新品种权5个、省级良种5个;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3项、河南省地方标准3项。

  值得一提的是,范国强的这些科研成果,都是在他年年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取得的。作为一名1997年就已获得破格晋升的年轻教授,他主动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他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还为本科生带课,在每年五六百个学时的教学时间里,他不再是一个惜时如金的研究者,而是一名细致、耐心、诲人不倦的育人者。他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形式活泼,学生们说“听范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

  范国强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他平时要求学生要关注研究领域内最新的文章,每周看一篇最新文献。每周日上午9点,研究团队召开例会时,他的研究生们都要悉数参加,大家相互交流自己上一周的工作和学习体会,再制定出下一周的计划。

  对自己独立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范国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的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里必须有100余篇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范国强的认真与严格甚至细致到对一瓶试剂的配制上,他要求学生们做实验时必须用自己配制的试剂,不能借用更不能互换,以培养他们对实验每个环节的独立性与责任心。

  “范老师虽然在学术上要求严谨,但生活上很是关心大家。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很包容,肯接受年轻人意见,注重每个人的发展。我们团队里有五位年轻教师,除了两位刚来不到一年的,三位都已经是副教授了,而我们都还不到40岁。”采访现场,范国强的团队成员邓敏捷说着便哽咽了。

  范国强的另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范老师在工作中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很多工作都所在实验室地完成,一到实验地,他的精神面貌就焕发了,心情也好了,走路也轻快了。

  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呵护,范国强带过的研究生中,有的已聘为考上了博士并始终和老师保持着深厚的感情。范国强自己也处处作出表率,实际上,这早已成为他作为一名学者与教授的自觉习惯:每天早上7点以前到办公室兼实验室,备课、教书、做实验、写论文,深夜十一二点回家,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每天晚上步行回家的半小时,是他一天中惟一的运动与放松。记者问他,为什么对自己如此严格?他说人过中年愈觉时间宝贵,现在不多做点儿事情,将来会后悔。

编辑: 李行
关键词: 中原出彩;范国强;泡桐;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