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河南分网 > 新闻中心

河南首例机器人手术成功完成 未来有望在全省推广

2014-10-08 08:31:00  来源:河南商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河南首例机器人手术成功完成 未来有望在全省推广

昨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机器人“达芬奇”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河南商报报道:见过机器人扫地、踢球、聊天,但机器人主刀做手术,这事儿你听说过吗?

  昨天,河南省首例机器人手术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我省外科手术正式进入“机器人时代”。它长啥样?有啥特点?用它做手术贵不贵?一起来瞅瞅吧。

  消息

  我省首例机器人手术成功完成

  昨天下午4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间手术室内,一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正在进行。

  与以往不同的是,给患者做手术的是拥有5个机械臂的机器人“达芬奇”。手术台前,“达芬奇”的5个机械臂通过5个黄豆大小的小洞钻入患者体内。

  它在干啥?手术室内两台屏幕“出卖”了它:一个机械臂找到手术需要切断的部位,另一个机械臂照明成像,一点点将组织切断,并将病变组织挖出来。

  几个机械臂前行、后退、向左、向右,十分灵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水军介绍,“达芬奇”是通过医生实时控制、机械手精确模仿人手动作而进行的实时手术,“‘达芬奇’的所有动作,其实都是在医生的指挥下进行。”

  在手术室一角,医生正坐在操作台前,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屏幕上的影像,两只手分别握着操作杆,前后左右,不停地移动。

  张水军介绍,上午,“达芬奇”为一名50多岁的女性患者顺利实施了首例高难度胆囊切除手术,这标志着河南省外科手术正式迈入“机器人时代”。

  特点一

  机器人做手术,对患者更安全

  张水军介绍,以胆囊切除手术为例,实施常规的胆囊切除手术,医生需要打开患者的腹腔,移开周围器官,深入胆囊部位,准确地将胆囊切除。因伤口大、出血多,患者手术后伴有长时间剧烈疼痛,且手术过程中手术刀稍有颤抖,就会伤及肝、脾等器官。而使用“达芬奇”机器人,以上状况可明显改善。

  张水军说,仅在患者的腹部打几个黄豆大小的洞,把机器人8毫米粗细的机械手臂放进去,无须开腹,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都大大提高。

  他介绍,操控台的显示屏上,能清晰展现三维胆囊影像,比肉眼看得清晰,对肝脏、腹腔等解剖,切断分合精确。

  手术时,张水军手握操纵杆自由地控制着患者腹腔内的手术刀和操作钳,脚踩着踏板随时调整影像焦距,切割、电烧、打结、缝合……

  特点二

  机器人“手”不抖,比人手灵活

  坐着做手术,这对开展了20多年外科手术的张水军来说还是第一次。他说,以前开展一台外科手术需要三四位医生配合完成,而目前实施机器人手术只要一人即可。

  谈到手术感受,张水军说,先不说医生做手术不累、减少了辅助医生劳力,机器人的使用不仅延长了医生的眼和手,使以前看不到的地方看到了,够不着的地方够着了,突破人手的局限,带给患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创伤少、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

  张水军说,除了可以突破人眼和人手局限外,机器人的机械手还有稳定器,可以有效防止传统外科手术中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现象,“尤其是狭窄解剖区域,机械手比人手灵活。”

  未来

  系统造价2000多万元 有望在全省推广

  记者上网查询得知,“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范围应用广泛的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之所以用达·芬奇的名字命名,是因为达·芬奇是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的发明者,所以取这个名字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

  张水军介绍,该系统是国家控制的大型设备,去年国家卫计委批准全国共引进该系统16台,我省是其中之一。全国目前有20多台。

  他说,目前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胸外科、心脏外科等外科手术,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主要运用于比较复杂的手术以及传统方法不太好完成的手术。解决复杂手术疑难的问题,如缝血管、肠管、胆管等比较难以操作的手术。操作该系统需要资质,目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该资质的仅有5人。

  张水军介绍,该系统造价2000多万元,因为该系统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相信不少人会选择它。但该项技术做手术比普通手术价格要贵些,“待熟悉掌握了该项技术后,还可以在全省其他医院推广。”

编辑:牛闪闪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