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焦宏昌

  

  摄影 焦宏昌

  央广网河南分网6月1日消息 6月9日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在6月中旬,在郑州举行非遗的生命力—2018河南省“非遗传承人+”对话活动。

  届时,由河南汴绣、安绣、顺店刺绣技艺,钧瓷、汝瓷、唐三彩、绞胎瓷烧制技艺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国内非遗、手工艺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艺术家、设计师等代表参加活动。

  

  摄影 焦宏昌

  

  摄影 焦宏昌

  

  摄影 焦宏昌

  对话活动以“传统与未来”为时间坐标,完成非遗传承人和企业家、专家、艺术家、设计师的时空对话。为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实务沟通,业务合作,为河南传统手工艺注入新鲜活力,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非遗在生产性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地开发利用,将非遗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与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相结合,与传承人代表性抢救工程相结合,以非遗产品为载体,通过运用互联网、现代设计手段等现代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推动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转化,推动传统工艺赢得市场、获取经济和文化效益的双丰收,帮助非遗传承人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摄影 焦宏昌

   河南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1个、河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33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25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68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个。

  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随着扶贫工作的纵深推进,我们把非遗活动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探索文化扶贫、非遗扶贫的新路子,使非遗逐渐成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截止目前,全省55个贫困县共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9个,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110人。2015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共向贫困县给予扶持资金2916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补助资金1830万元,省级项目补助资金805万元,展示馆传习所补助资金80万,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资金201万元,帮助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振兴传统工艺,开展展示展演活动,极大丰富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生活,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并培养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爱好者。

  

  摄影 焦宏昌

  

  摄影 焦宏昌

  一是振兴传统工艺,走向共同富裕。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传承人创业,组织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2020年培训规划》,加强对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有效促进了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平顶山市宝丰县以“学习传统工艺,走向共同富裕”为主题组织非遗剪纸传承人,为60余名贫困群众传授剪纸技艺。淮阳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的发祥地,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组织开展的“文化+手艺的精准扶贫”,帮扶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捏制泥泥狗,并统一收购销售,帮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小康路。

  二是借助展演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河南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非遗保护单位常年不定期组织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对贫困村有一定技能的人才提供展览、展示、宣传机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展市场,河南省文化厅和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已成功举办9届,展演活动持续时间1个月,日均客流量达30余万,并组织传统技艺类非遗产品展销,有力的推进国家级贫困县淮阳县脱贫攻坚步伐。

  三是开展文化扶贫,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每年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机,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人员都主动安排非遗项目到相应扶贫点,以文艺演出、传授技艺、义诊等形式为当地群众送祝福,给贫困户送温暖。今年春节期间,全省累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800余场,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福利院,为全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实现了非遗保护成果为民、惠民、乐民,把文化扶贫与教育、科技普及紧密结合,满足农民群众的求知、求富、求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