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郑州抗战战地寻踪:17名村民持枪夺下杲村桥

2017-09-18 08:30:00来源:大河报

  郑州抗战战地寻踪:17名村民持枪夺下杲村桥

  参与过杲村保卫战的村民在纪念碑前留影

  郑州抗战战地寻踪:17名村民持枪夺下杲村桥

  蔡增俊指着杲村桥向记者讲述76年前的故事

  开篇的话

  1941年的中秋节那天,郑州沦陷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下。

  1945年的中秋节后两天,胡宗南在郑州接受第一战区内侵华日军的投降。

  这里没有发生过兵团级的大会战,也没发生过扭转时局的大事件,但是置身在全民抗战的熔炉里,郑州这片土地上,也一样有舍生忘死的战斗,可歌可泣的故事,彪炳人心的名字。

  历史永远不能遗忘。从今天起,《大河报》推出“不忘9·18·郑州抗战战地寻踪”系列报道,我们的记者选取了“九月”这个截面,实地寻访郑州抗战遗迹,为您讲述发生在九月里的郑州抗战故事,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故事都和中秋节有关。

  核心提示|面对只有十几个日本兵据守的杲(gǎo)村桥,追击而来的国民党军队先是一个排,后是两个连,都没能拿下,最后还是被杲村的十几个“泥腿子”给拿下了。

  杲村,是郑州一个极普通的村子,位于现在的金水区丰庆路办事处(原庙李镇)的北端,贾鲁河的南岸。前几年,杲村列入了郑州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原来的村子已被拆除,新的杲村社区正在建设,预计明年就能入住。

  村庄虽然已变迁,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伤痛】只是听不懂日本话,饭馆老板被挑杀

  沿着郑州的文化路一路向北,过了连霍高速不远,就到了贾鲁河边,一座双向八车道的桥横在河上,这座桥叫杲村桥。在北头的桥面下,有半截露出河面的桥墩,杲村80岁的蔡增俊老人指着半截桥墩告诉大河报记者,76年前,就是在这里,他的表大伯宋文选带着村民,击毙了几个日本兵,夺回了杲村桥。

  1941年11月2日傍晚,杲村村民宋大聋家的一头耕牛不见了,他沿杲村桥过贾鲁河,到河北面寻找,碰见了10多个日本兵。日本兵同他说话,宋大聋耳朵聋,比划了一下说自己听不到,转身继续去找牛,不料突然有几杆刺刀从他背后刺入,将他挑死。

  在杲村桥的南头,外乡人邵苍父在桥边开了个小饭馆。这队日本兵刺死宋大聋后,又到饭店里,同邵苍父说话,邵听不懂,也被刺刀挑死。随后,这队日本兵进到了杲村。

  “日本兵是要找吃的,他们从郑州城里(时为郑县)过来。《杲村村志》里记载,日本兵进村后,见到人就放枪,见到鸡鸭就抢,他们从村民宋召选家里逮走了两只鸡,从宋炳春家里抢走一捆竹笆,又抢走宋景山刚给老母亲做的一床新被褥,到了杲村桥北。

  这一天,是郑州第一次沦陷后的第30天,距离郑州第一次光复,还有1天。这也是杲村村民第一次见到日本兵。

  【战斗】国民党军队两个连却被十几个日本兵打退

  “你看现在的贾鲁河,河面就这么宽,在当时,贾鲁河比现在要宽得多。”站在贾鲁河边,蔡增俊边比划边说,黄河花园口决口后,黄河水漫入贾鲁河,当时河上架起的杲村桥,是一座只有两米多宽、30多米长的木桥,日本兵在桥北头西侧的一处坟头上,架起一挺机枪,十几个日本兵据守,桥南头是杲村的北寨墙,有五六米高。

  1941年9月,侵华日军发动了长沙战役,同时集结了5万兵力进犯郑州。10月2日下午,日军突破黄河防线,5日下午,中国守军撤至郑州南十八里河、西南黄岗寺一带,郑州第一次沦陷。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八月十五。

  郑州第一次沦陷持续了约一个月。在1941年10月31日,中国守军发起反攻,两日后,日军退出郑州,向贾鲁河北、黄河南岸的黄刘大庙集结,准备北渡黄河逃窜。当时在贾鲁河沿岸的弓庄、杲村、固城、老鸦陈等四个村子北边,各有一座架在贾鲁河上的桥,每个桥头都有一队日军把守,防止中国守军追击。去到杲村的那队日本兵,就是奉命守桥的日军。

  1941年11月3日一早,杲村村民宋长选早起后,碰到一队追击日军的中国军队,有二三十人,“领头的是一位代理排长,他问宋长选,有没有见到日本兵,宋长选说北边有,他们又往北追,快到杲村桥的时候,遇到一位刚从桥北过来的菜农,排长又问,菜农却说‘没看见有日本兵’,话说罢,排长领着头就冲上桥了”。

  菜农从桥上过,为啥说没看见日本兵?当年听大伯讲到这里时,蔡增俊也这么问过,一种可能性是菜农一直低头走路,没看见日本兵。但是菜农这一错误的信息,让追击的排长丢了性命。当时,排长手里掂着大刀刚上桥,北边就有三个日本兵迎了过来。“日本兵可能是看他掂着刀,所以没开枪,也拿着刺刀冲了过来,跟在排长后面的新兵一见日本兵,立马退回去了。”蔡增俊说,只有冲在最前面的排长和三名日本兵搏斗在一起,结果被刺中。

  被吓退的新兵跑回了庙李镇,向驻在这里的团部报告。不到一个小时,又有两个连赶来,一二百号人爬上杲村北寨墙,向对岸的日军射击,战斗刚一开始,一位排长就面部中弹,满脸是血。

  “两个连都是新兵,有的连枪都不会开”,蔡增俊说,那个排长受伤后,立马有一片人跟着下了寨墙,眼看部队毫无战斗力,连长只得下令撤退,部队在杲村被几个村民拦了下来,站在前头的是宋文选,当时他是杲村的保长。

  【英勇】“泥腿子”干倒日本兵

  蔡增俊在柜子里翻找了许久,才在一本书里找到宋文选的一张相片。相片里蓄着长须的宋文选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我们只能依稀想见他壮年时的风采。

  宋文选生于1891年,青年时曾参军。杲村两个村民被日军挑杀之后,村里一些从过军的都恼得不行,宋文选把他们召集到一起,约定:日本兵要是再进村,咱就跟他们干!次日清晨,追击的新兵连败退之后,他们迎了出来,把部队拦下。

  “你们就是这样抗日的吗?放几声空枪就撤了?”宋文选气恼地问。

  “我的兵都是刚来的,还不到一个月,连枪都不会打!”连长也是一肚子委屈。

  “你们一走,老日还以为是我们放枪,不得把我们村杀光了?”几位村民议论起来。

  “十几个老日,你们这么多人都打不过,真够丢人的。把枪留给我们,你们歇着吧!”说罢,宋文选从腰里掏出他年轻时从部队里带回来的手枪,那名连长当即递了几杆枪,自己也领着兵,跟着宋文选一起上到北寨墙。

  打退中国军队之后,河对面的日军更显骄横,一名日军的机枪手甚至从寨墙的豁口再次进村,准备抢食物做午饭。

  “宋文选让大家一个人瞄一个人,甚至是两个人、三个人瞄一个人,听他的号令一起开枪,一排枪声落下,对岸的日本兵一下倒下去六七个。”

  在村子里找食物的日本机枪手匆匆返回,刚到寨豁口,被村民宋锡纯发现,一枪正中头部,毙命。

  对岸的日军开始还击,战斗持续了不久,日本兵就撤了。蔡增俊说,战斗结束后,新兵连缴获了轻机枪一挺,三八步枪三支和日本刀一把。

  【流传】正在变迁的杲村,永不磨灭的故事

  宋文选后来给蔡增俊讲,战斗结束后,“那个连长爬上寨墙,双手举着那挺机枪,给大家看,高兴得很呐!”

  在这场小到史书根本不会记载的战斗中,以各种形式参加战斗的杲村村民共有17人,其中有7人自此参加了抗日武装,均在战场上牺牲。1987年,宋文选去世,当年参加战斗的村民,在世最久的一位,也在2010年过世。

  杲村战斗之后,中国军队从杲村桥突破贾鲁河,扑向黄刘大庙。在《郑州抗战纪事》中记载,从郑州退走的日军集结在黄刘大庙后,再次遭到中国军队的围困猛攻,日军指挥官也被击伤。

  当年见证了杲村保卫战的那座小木桥,后来也被废弃,人们在它的西侧建了一座新桥。

  现在的杲村桥南头,几座高楼拔地而起,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杲村社区,杲村民众抗日纪念碑就在社区北边约50米处。蔡增俊眼下正计划提议把纪念碑重新修缮,再把杲村保卫战的详细经过刻在上面,让后辈子孙永远铭记。记者丁丰林文李钰摄影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日本兵;杲村桥;1941年;抗战故事;村民

郑州抗战战地寻踪:17名村民持枪夺下杲村桥

打退中国军队之后,河对面的日军更显骄横,一名日军的机枪手甚至从寨墙的豁口再次进村,准备抢食物做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