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自己有多忙,不管白天晚上,只要群众有养殖技术需求,舞钢市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科技特派员周璞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帮助解决难题;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深入调研了范县1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项目攻关找到并解开了当地食用菌难以产业化的症结……

  10月17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特别是2018年6月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以来,全省共组织选派科技特派员5000多名,组建省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54个,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2017个,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00余项,实现了扛稳粮食生产重任和农村产业脱贫致富相结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

  “要更大程度发挥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就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工作科学发展新路子。”省科技厅农村处负责人说。

  探索新路子,一是“新”在突出基层需求,破解技术难题。为贫困地区办实事、办好事,就要到田间地头找项目,认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发引进新技术。淅川县组织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对特色产业、产业基地、农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带动全县发展中药材2万余亩、小龙虾2.5万亩、软籽石榴3.5万亩、食用菌4000万袋,实现了产业增收、农户致富。

  二是“新”在突出产业支撑,提升造血能力。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以产业为支撑,变“输血”为“造血”,组织产业服务团瞄准各地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精准产业帮扶行动。郑州果树研究所围绕夏邑、宁陵、淅川等贫困县主导产业需求,牵头组建了西瓜、梨、石榴等6个产业服务团,针对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培育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新”在突出项目带动,加速成果转化。项目是集聚创新资源、解决技术难题的有效载体。潢川县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糯米制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填补了糯米粉产品地方标准、国家行业标准的空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项目实施后带动了周边几十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200多万亩糯稻种植,推动了40多万农户脱贫致富。

  在工作实践中,我省还积极推动个体服务与服务体系相结合,建立以涉农高校院所为创新源头,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科普传播基地等为平台载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点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国家级星创天地73个,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家,新建科普传播基地53个,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5个。(记者 尹江勇 实习生 周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