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财经 > 正文

多因素叠加共振资金价格再起波澜

2013-11-01 09:55  来源:中证网我要评论 

  短期有望迎来修复性改善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中证网报道:从10月下旬开始,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再起波澜,主流资金利率纷纷创下6月“钱荒”以来新高。分析人士认为,本轮资金面趋紧主要缘于财政缴款等季节性扰动,货币政策悲观情绪发酵,进一步导致了资金面紧张预期。随着短期扰动因素消退以及市场情绪平复,资金面有望迎来修复性改善。中期而言,年内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紧的概率较大,预计流动性“紧平衡”的格局难以打破。不过,考虑到央行维护市场流动性总体稳定的信号明确、手段充足,市场大可不必担忧“钱荒”再次出现。

  多种因素叠加共振 资金价格再起波澜

  6月“钱荒”仍有余悸,10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波澜再起。进入10月下旬之后,银行间货币市场融资难度持续增加,资金利率节节上涨。10月30日,作为主流交易品种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隔夜、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上行至5.30%、5.69%,双双创下6月以来新高。一时间,市场上关于“钱荒2.0”来袭的说法不胫而走,资本市场也因此遭受冲击,就此上演了一波“股债双杀”行情。其中,上证综指29日创下逾1个月新低,债券市场标杆品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频频刷新逾五年高点。

  市场普遍认为,多重负面因素叠加,导致了本轮资金面持续趋紧。首先是季节性因素。一方面,10月份是企业所得税缴款季,2011年、2012年10月新增财政存款分别为4190亿元、4806亿元,分析机构预计今年10月由此抽离银行的资金也将超过4000亿元。另一方面,9月末骤增的银行存款在度过季末考核后重新流失,而10月末的月度考核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财政缴款最后期限为10月24日,缴款后遗留的影响加上月末考核又接踵而至,货币市场融资难度迟迟难以下降。

  其次是市场在6月“钱荒”后有如“惊弓之鸟”,主动提升备付水平,导致资金面在流动性总体不低的情况下更容易波动。据研究机构预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略超出中性水平,表明10月末资金利率的大幅冲高,并非资金总量和季节性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而在大行融出意愿低迷的背景下,结构性紧张马上能带来资金面的剧烈波动。

  最后,10月中旬以来货币政策悲观情绪发酵,令机构心态越发谨慎,进一步促成了资金面紧张预期的自我实现。事实上,三季度GDP增速达到7.8%和9月份CPI增幅达到3.1%的数据公布后,全年保增长无忧和通胀超出预期的基本面,令市场对于央行会否收紧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担忧。在10月下旬季节性扰动已经开始推升资金利率之际,央行却从10月17日起连续三期暂停逆回购操作,更是加深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预期。虽然本周央行重启了逆回购操作,但规模较小和价格走升令市场情绪不敢很快转向乐观。

  投放渠道此消彼涨 逆回购疑过度解读

  可以说,在本轮资金面趋紧过程中,季节性扰动无法回避,金融机构提升备付、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也有利于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二者叠加令资金面产生明显波动并无意外。然而,市场上货币政策预期转向悲观并由此引发“钱荒”担忧,有反应过度之嫌。

  毋庸讳言,全年经济有望稳定增长以及CPI环比连续回升,让货币政策失去了放松的理由,促使金融机构降杠杆也让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紧师出有名。但四季度经济增速或将回落以及通胀形势温和可控,也同样限制了货币政策收紧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对于央行逆回购的一度暂停以及重启后的量低价升,也不宜直接理解为货币政策的一味收紧。

  多家研究机构指出,公开市场只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外汇占款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央行暂停逆回购甚至从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可看作是货币投放渠道的此消彼长。最新数据显示,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另一个主要渠道,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9月达到2682.04亿元,环比增加1703.32亿元。国庆节后的三周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频创新高,资本流入和结汇压力依旧较大,在外汇占款显著增长的同时,为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稳定,央行相应收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也就成为自然选择。

  另外,对于本周逆回购操作重启后的利率走升,市场人士表示,价升主要是央行市场化操作随行就市的结果,更需看重的是逆回购重启所传递出的稳定市场预期信号,意味着央行不会坐视资金面波动超出市场承受能力。

  资金利率改善可期 紧平衡格局难打破

  如果说今年前五个月银行间市场品尝到了一场热钱大规模流入、外汇占款大增带来的流动性盛宴,那么6月份的资金面风波以及此后资金利率中枢的阶段性上移,则意味着在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之后,一种阶段性的资金面“紧平衡”格局已经形成。

  据Wind统计,今年前五个月,货币市场标杆品种质押式7天回购加权利率的月度均值均在3.5%左右,6月份大涨创下6.92%的历史最高纪录,7月、8月、9月逐步下移至4.14%、4.09%、3.79%,10月份则一举反弹至4.29%,创下今年以来的次高水平。总体上,最近四个月的7天回购利率月度中枢已经上移至4%左右。

  展望年内最后两个月,相对于10月份而言,资金面有利因素的增加显而易见。一方面,财政存款流向发生逆转,未来两月财政资金投放有望超万亿,虽然大部分预计仍将集中在年末最后几日,但其余时间仍是对资金面的影响由负面转向正面;另一方面,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困扰下,美联储年内退出QE的概率较小,我国外汇占款的增长依然可期。

  事实上,经过本周央行连续开展两期逆回购操作之后,伴随财政缴款和月末影响的消退,短期流动性已经出现改善迹象。从资金利率走势看,10月31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下行。其中,主流交易品种隔夜、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大降69BP、66BP至4.61%、5.03%,14天及以上期限品种利率也全线回落至6%以下。

  市场人士表示,预计跨月之后,资金面的修复性改善仍将延续,资金利率短期内也有望继续下行。不过,该市场人士同时指出,流动性的最终格局仍取决于央行调控,在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下,即便是有外汇占款和财政投放注入,资金面若想回到全面宽松仍不太现实。当然,考虑到央行维护流动性稳定的手段充足、对市场节奏的把握准确,市场大可不必担忧6月“钱荒”再现。

  总体而言,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季节性因素的消退以及市场情绪修复,短期流动性有望得到阶段性改善,但从年内整体来看,考虑到资金面“紧平衡”的格局难以打破,因此资金利率下行的空间或有限,预计年内7天回购利率中枢仍将运行在4%附近。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任伟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