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14时40分,随着机车的一声长鸣,75097次中欧班列(郑州)满载货物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圃田车站缓缓开出驶向德国汉堡。

  古代丝路上,一批批驼队驮着货物,伴随着驼铃走出玉门关外;今日丝路上,一列列中欧班列装载着万千商品,伴随着呼啸的汽笛往来亚欧大陆。自中欧班列(郑州)开行7年以来,一步步攀升的不只有运行速度,更有运量和开行趟数,而其“黄金班列”的作用也日趋明显。

  中欧班列(郑州)为经济文化交流充当了“连通器”。作为河南连接世界经济体的陆上通道,中欧班列(郑州)由郑州出发,一路贯穿中亚直达欧洲,不仅促使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拉动国际地域间的交流发展,更为各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快捷便利:来自法国的红酒、比利时的巧克力、德国的牛奶和啤酒、白俄罗斯的冰淇淋等摆上了中国的柜台;国产的医疗用品、家装、美食等也走进了欧洲的千家万户。累计开行3199班的中欧班列(郑州)送出的是物资商品,拉回的是文化认同。随着沿途各国的贸易往来,文化输出也随之增加,国际间的合作从经济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中欧班列(郑州)为全球抗疫架起了“连心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今年来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国在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基础上,与世界人民携手共渡难关。自4月26日,首次承运河南省政府捐赠欧洲多个城市的36万只口罩和1万套防护服搭乘中欧班列(郑州)奔赴波兰以来,抗疫物资随着中欧班列源源不断地送往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支援了沿线国家的抗疫工作,还降低了疫情对中欧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为全球抗疫架起了“连心桥”。为此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胡里奥·里奥斯表示,“中欧班列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成为疫情期间运输医疗和日常用品的重要渠道之一”。

  中欧班列(郑州)为我国境外运输运营收集了实践经验。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开行7年来,中欧班列(郑州)构建起了以郑州为中心,辐射欧洲、中亚、东南亚的贸易“金三角”。郑州更是作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以支持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在此推动助力之下,中欧班列也由以往的“点对点”运输逐步向“枢纽对枢纽”的“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转变,为进一步巩固我国境外运输产业的运营和维护提供了充足实践依据。

  七年间,从一月1趟发展到现今的最多每周“去程14班、回程10班”,从时速80公里到120公里,从500公里集货范围到1500公里集货区域,从最初18天到如今最快12天即可抵达目的地,中欧班列(郑州)装载的是货物商品,助力的是沿线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拉近的是亚欧各地人民的情谊,传递着的是中国铁路部门“勇于探索、敢于担当、服务于民”的企业精神。(央广评论员 胡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