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南鹿邑筹集资金推进城区“五河共治”

2017-03-24 09:18:00来源:人民日报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看着穿城而过的满河清水和连串的沿河景观,晋连军下定决心:拾掇拾掇家里的老房子,退休后回乡养老。晋连军离开鹿邑40多年,是我军作战模拟领域知名专家。乡情难忘,他一直想退休后回乡养老。可是这个“返乡梦”,曾多次被县城的臭河污水阻断。

  “上善若水。”养育、润泽了圣贤老子的这片水土,经过近两年综合治理,成了河清禾绿、宜居宜业的都市家园。个中故事,凝结成一个字:干。

  “做梦想的都是河水变清了”

  风景河、闫沟河、护城河、鹿叶运河、鹿辛运河,这是鹿邑的五条小河,或穿城而过,或绕城而走;也曾清水依依,润泽城乡。可近十几年来,因雨污不分、疏于治理,垃圾淤积,成了一条条“臭水沟”,虽总共才30多公里,却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县城形象。

  在河边住了20多年的徐红梅,提起以前的风景河仍心有余悸:“河水黑得像酱油,臭味传里把远,天一暖和,就蚊蝇成群,嗡嗡乱飞,直扑脸。做梦想的都是河水变清了。”

  治河!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城区居民连年呼吁。“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我们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新一届县委班子决心治理五河,决定以“五河共治”为突破口,进行城市综合提升治理。

  消息一出,怕困难的人说话了:“这么多年都没办成的事,肯定有它的复杂性。”“贯穿老城区,涉及群众太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钱从哪里来?”……

  “再难也要干!”一班人迎难而上:依据国家和河南有关政策,摸索运用公私合营模式,盘活政府资源,撬动民间资本,筹集资金3亿多元,苦干一年多,完成了城区“五河共治”工程,并陆续建成50个城区游园。

  一干解千难。“大干小困难、小干大困难、不干更困难、真干没困难。”鹿邑县委书记朱良长深有感触。

  现在,“九河绕真源、五湖润鹿邑”的生态水系景观初现,走进鹿邑县城像走进了江南水乡:环绕互通的水系雨污分流,清波荡漾;城区的50座街心主题文化园,依势而修,与沿河的美化、绿化融为一体,千年古城活力再现。

  哪里有困难,干部们就奔到哪里

  清晨,沿着蜿蜒的护城河一路前行,来到上清湖公园。人们聚到这里,边欣赏湖光春色,边做着各种健身活动。

  “水净了,鱼多了。这,都是干部带头拼出来的。”沿河居民黄秀阁记忆最深的是:为赶工期,冬天里,干部还带着施工队下到水里,挖泥、安装水下设备。

  治河中,县里每个常委负责一个标段,采用“一线工作法”: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能力在一线检验、业绩在一线创造、感情在一线融合。县委主要领导第一个撸起袖子干,县委常委也每天都到工地,现场研究问题、解决困难。

  县委提出:干部是干出来的。能力是弱是强,为民情怀是真是假,到治河现场见,把臭水沟治好再说。县规划局在治河中,主要干的是“第一难”事——沿河违建拆迁和巡查。干部们哪里有困难就奔到哪里,经常是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全天候盯在现场,累了靠在墙边打个盹,饿了就啃块干馍。仅用施工方预想工期的1/6时间,他们就完成了治河工程拆迁任务。“干,就要干得让县委满意、群众佩服。”规划局局长完三合说。

  为使工程早日竣工,县里各级干部都扑下身子,“小雨不停、大雨搭棚、夜晚灯明、昼夜施工”,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三年完成的治理任务,创造了“鹿邑速度”。

  干出精气神,干出好风气

  县委的担当,百姓记在心里;干部的作为,群众看在眼里;理解、支持、响应,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

  治河工地上,群众自发敲锣打鼓送锦旗,为工程加油。很多群众到工地上慰问干部,送来饮用水、方便面。

  鹿邑这次治河,拆了500多户,没有出现一个难拆户。因为居民都知道,这是“情系民生”的大好事。居民聂永志和张玉英异口同声:“只要能让河水变清,叫俺挪哪俺挪哪。”

  县城紫气大道西段,商务中心区建设热火朝天。该区党委书记皇乾介绍:去年商务中心区经济快速发展,增幅位居河南先进行列,就业人员达到53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近30亿元。

  春节刚过,老子学院建设工程开工,老子文化产业园重点项目启动,中心城区“七大建设”全面上马——鹿邑县委带领干部群众,干出了精气神,干出了好风气。

  “党委不干没威信,干部不干没地位,群众不干没希望。”鹿邑县县长梁建松说。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河南鹿邑;治好;城区居民;五河共治;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