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南:“兜底”困难群众幸福生活

2017-12-18 09:07:00来源:河南日报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从充满儿童欢声笑语的社会福利院,到老人们颐养天年的敬老院;从不愁吃不愁穿的城乡低保户家庭,到残疾人在家门口享受康复服务的社区……在天寒地冻时节,记者行走中原大地,探访特殊困难群体,胸中涌动着一股股暖流。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让越来越多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实实在在享受到“民生红利”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温暖过冬有保障

  既备好棉袄、棉被等御寒用品,又加强夜间巡查,确保安全。这个冬季,全省各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让特殊困难群体倍感温暖。

  12月16日,记者在开封市社会福利院看到,这里的护理员每天24小时轮流上班,时刻与170名孤残儿童生活在一起。天气变冷后,福利院为孩子们添置了冬装、被褥,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全天供应热水。尽管室外寒风刺骨,但孤残儿童们都在温暖如春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走进永城市十八里镇敬老院每一个老人的房间,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暖流。锅炉取暖,全天温度控制在19℃左右。敬老院的老人们围坐一起,谈天说地乐享晚年。

  郑州市每年从10月中旬开始,就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对街头、桥底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和安置。近几年,郑州市流浪人员大幅减少,24小时救助热线电话也没以前“热”了。

  每年的寒冬时节,都是特殊困难群体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完善的福利保障政策、暖心的人性化服务,让特殊困难群体有“家”可归,让孤残儿童幼有所育,让年迈老人老有所养。

  济困解危有补助

  如果说确保安全温暖过冬,是解了特殊困难群体的“燃眉之急”,那么近年来我省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标准,则为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筑起了一道“长期防线”。

  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聂下雾村的10岁儿童李岱晨患白血病两年,全家四口人都“吃”上了低保,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申请到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性困难救助等。鹤壁市完善的民生保障政策,让李岱晨看病不再难。

  济源市北海街道办事处碑子社区68岁的居民贾年玉,失语、右侧半身不遂,需要长期康复训练。残联等部门免费为他配发轮椅和助行器,家庭签约医生不定期上门提供服务,贾年玉的身体恢复情况越来越好。今年起,贾年玉又享受到每个月120元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康复训练更有保障。

  每个月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的各类政府补助,虽然并不算多,但对特殊困难群体来说,却是他们济困解危的“救命钱”,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追求幸福生活有希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倒逼相关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家住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办事处第三社区的82岁老人王曼英,拨打“12349”养老服务热线后,就有配送人员按时把老人需要的小米、滴眼液等物品准时送到家中。

  通许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有近20万人长期外出务工,全县有5950名留守儿童。为了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通许县在村委、社区、学校建立的167个“爱心家园”,配有图书、电脑、文体器材和专职管理人员,成为留守儿童学习和娱乐的好去处。

  民生工程就是暖心工程。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才能让特殊困难群体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记者卢松)

编辑: 叶远

河南:“兜底”困难群众幸福生活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让越来越多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实实在在享受到“民生红利”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的福利保障政策、暖心的人性化服务,让特殊困难群体有“家”可归,让孤残儿童幼有所育,让年迈老人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