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平顶山9月26日消息(记者 任磊萍)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劳动人民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生活是民间文艺最广阔的舞台。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通过“乡村音乐厅”建设,打通文化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在广袤的农村孕育文艺的种子,让乡村文化更加繁荣,更富有生命力。

据了解,“乡村音乐厅”是河南省推出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五年前(2016年),河南省从9万名注册文化志愿者中征招了1.6万人,组成一个个文化志愿小组,走进乡村送文化、带文化,通过赛村戏、唱村歌、讲村宝等活动,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位于伏牛山下的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人多地少,村民靠外出收捡废品谋生。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只有老人和妇女留守在家,村里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2016年12月,河南省首批“乡村音乐厅”在楼子河村启动,文艺志愿者团队走进了楼子河村。来自河南平顶山市的文化志愿者李淑娜清楚地记得,五年前第一次来到楼子河村时的情景。当时一场舞蹈培训课,只有16个孩子报名。五年来,李淑娜她们每周都会赶来楼子河,曾经沉寂的小山村,渐渐响起了歌声、朗诵声、各种器乐声。

几年下来,楼子河的“乡村音乐厅”举办了160多次演出。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聚了人气儿,还聚了心气儿,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19年和2020年,楼子河村连续两次举办乡村春晚,面向全国直播,活动中表演的舞蹈、歌曲、戏曲小品、情景剧、朗诵等节目都由村民自编自演。

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春风吹进楼子河》让观众动容;102岁的李文盘奶奶带领全家齐上阵,为观众们展现努力奋斗、家和万事兴的好家风;老姐妹们手拿锅簰、勺子、簸箕等家伙什,登台演出三句半,引来村民们欢呼声掌声不断。乡村春晚体现了美好的乡情、乡音、乡味,贯穿了“精准扶贫”、“扫黑除恶”、弘扬传统美德、讴歌农村新气象的内容。

现在的楼子河村不仅组建了舞蹈团、戏曲团、器乐团,还成立了艺术团,队员由刚开始的16人发展到157人。他们创作了33个文艺作品,不仅自娱自乐,还外出进行节庆演出,受益群众达6万多人次。

早已被楼子河村民当成自家人的平顶山市文化志愿者王巍说:“原来我们文化志愿者是台上面演、村民们台下看。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就发生变化了,村民和我们同台表演。去年我们办春晚,是老百姓台上演、志愿者在台下看。我们打造了一支咱们楼子河村的农民艺术团,这也是一支永远带不走的文艺团队。”

如今,“乡村音乐厅”不仅成了楼子河村的文化符号,还成为提升乡风文明、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每次音乐厅演出,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会前来观看,土特产买卖逐渐兴起。村里把每月农历初九到十一定为农产品交易会,这让借着会期做生意的村民喜不自禁,他们利用楼子河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注册商标品牌,线上线下销售本村的香菇和山野菜、蜂蜜等特产。

楼子河村党支部书记周莹贤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发展了近百个香菇大棚,贯通村子的柏油马路也扩建完毕,红色教育基地、农贸市场正在规划筹建中。他说:“乡村音乐厅在这里开了花,现在更是结了果。文化不仅能改变村民们的思想,也能让乡亲们富起来,让楼子河变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