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网

 首页 > 宣传教育 > 正文

焦作市妇联“妇女心灵之窗”心理咨询工作概述

2013-09-22 16:05   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以“妇女心灵之窗”为平台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新时期党中央赋予妇联组织的重要责任,是妇联履行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等职能的现实途径,是推进社会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焦作市妇联把推动解决广大妇女民生“新需求”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首要环节,把运用现代服务手段与传统优势结合起来,创建“妇女心灵之窗”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与活力。

  一、开设“妇女心灵之窗”公益热线,倾听妇女群众心声

  为充分发挥“12338”妇女维权热线覆盖广的优势和功能,进一步拓展妇联维权服务领域,化解我市妇女在工作、学习、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的心理矛盾,更好地服务妇女身心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2010年9月焦作市妇联开设焦作市“妇女心灵之窗”公益热线,即在“12338”妇女维权热线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增设三条心理咨询热线。由市妇联权益部已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及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制的专业人士,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知识和方法,给求询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解决其在学习、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运行一年后,共接待关于亲子教育、孩子考学、婚姻家庭等心理咨询100多起,较好地疏导了妇女儿童的心理困惑和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丰富“妇女心灵之窗”活动内容,提高妇女心理素质

  为了巩固成效、扩大影响,积极参与新时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2011年10月,市妇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焦作市“妇女心灵之窗”心理咨询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以妇女心理咨询工作为抓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按照方案的要求,我们先后组织“妇女心灵之窗”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妇联信访干部心理素质培训、妇女儿童沙盘治疗、针对女戒毒学员心理状况的“情暖中秋关爱行动”、旨在反对家暴的幼儿园亲子关系团体辅导、婚姻家庭心理讲座“进社区、进机关、进高校”等公益活动10余次,在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素质、提升家庭品位,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泛赞誉。

  三、组建“妇女心灵之窗”活动基地,助推志愿者自我成长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为“妇女心灵之窗”志愿者们提供自我成长的学习和活动平台。2012年3月,市妇联在焦作师专举行了焦作市“妇女心灵之窗”心理咨询志愿者活动基地揭牌仪式。活动基地的成立,旨在借助焦作师专的资源优势,搭建志愿者自我成长、服务社会的有效平台,营造妇女姐妹解除烦恼、重塑人生的心灵家园,是妇联以改善妇女民生、反映妇女民意、理顺妇女情绪、化解妇女矛盾为重点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实践。活动基地成立以来,市妇联扩招规范了140名热心公益、业务技能精湛的心理咨询师,组建了阳光队、爱心队、彩虹队、晨光队4支志愿者服务队,设立5个志愿者活动分站。志愿者们秉承“爱心、助人”的精神,在坚持每周二上午的免费心理热线咨询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自我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活动:一是举办了心理咨询志愿者岗前技能培训和团体素质拓展活动。二是在市实验小学针对教职人员进行了“育人路上,你我同行”团体心理辅导。三是启动了志愿者咨询技能系列培训工程。系列培训活动为期半年,共设沙盘游戏治疗、焦点短期治疗、叙事疗法、音乐治疗、催眠与意象对话、家庭治疗六大版块。四是深入焦作市第二十三中学、二十九中学、万方学校、龙源湖学校等多所中学进行中考前心理减压辅导。五是到儿童福利院进行心理关爱。通过这些有益的尝试,不仅提高了志愿者服务群众的技能水平,而且帮助妇女及家庭成员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和谐心态,同时拓展了妇联的社会服务领域、提高了妇联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

  四、成立“妇女心灵之窗”社会帮教活动基地,有效推进特殊群体帮扶工作

  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大对监狱、劳教所、戒毒所等特殊群体的社会帮教工作。今年六月份,焦作市妇联在市戒毒所举行焦作市“妇女心灵之窗”社会帮教活动基地揭牌仪式。市妇联主席廉常萍和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吉喜为焦作市“妇女心灵之窗”社会帮教活动基地揭牌。“妇女心灵之窗”社会帮教活动基地的志愿者们开展了法律、心理咨询关爱活动。心理咨询专家针对个别女戒毒学员的心理需求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帮扶。7月份,由焦作市妇联、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组织的20名“妇女心理之窗”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在市妇联副主席宋萍、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长冀先礼教授的带领下,分两组来到焦作监狱、焦作市劳教所,对70余名劳教人员进行了以婚姻家庭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咨询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焦作市“妇女心灵之窗”是妇联为妇女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市妇联将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务实创新,积极作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促进妇女成长、创建平安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编:闫磊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