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中广网河南分网 
展现年轻时尚  洋溢个性风采  中广网河南分网校园频道
校园频道  年轻酷溜族  招生就业  名博发言权  校园新视听  校园记者站  校园声音  校园人物  学者风采  校园大使图  校园网摘  前程聚焦

校园声音

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多

中广网   2011-12-05[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最好是让他们寄宿,不能寄宿的留守儿童要就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以免因路途遥远等原因不能保障学生安全,甚至导致留守儿童失学。

  不能提供校车的地方不得随意撤并学校,这一要求其实是把关爱留守儿童落实为具体措施,体现了教育机构对农村孩子平等受教育机会的重视。但另一方面,这种非强制性规定也透露出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矛盾,那就是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处于普遍落后的状态,无法与现实要求相适应。最近几年来,由于农村人口的空心化现象加剧,不少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变成了“麻雀学校”,学生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校舍得不到必要维护。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很多地方开始撤并中小学,让零散居住的学生逐步向中心集镇靠拢。

  撤并“麻雀学校”虽然带有一定的行政主导色彩,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现实使然。中西部地区一些“麻雀学校”里,往往只有三两个教师坚守岗位,每个人要承担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环境其实无法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儿童流向城市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这也必然导致农村学校数量的减少。从总体情形看,“麻雀学校”的撤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必然现象,无论基层政府是否推一把,也无论教育机构是否加以某种限制,都很难改变这样的结果。理性地正视这一现象,有助于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农村学校撤并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用于上下学的时间大幅度增长,脱离老师和监护人视野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其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因路远失学,最终导致某种形式的社会不公平。正如刘利民副部长所言,关爱这些留守儿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寄宿,或者为他们提供校车服务,但这些基于良好出发点的措施往往很难落到实处。农村地区的不少中心学校并非按照现实需求建成的,校舍紧张、生活管理人员匮乏的现象非常普遍,寄宿实际上并不可行。如果政府不提供专门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无法自行购置校车,更无法保证校车的运行和维护。比如在广东湛江某地,推行撤并“麻雀学校”就遇到了这样的窘境,因为没有校车不能寄宿,原定撤并的34个分教点,最终只顺利撤掉了3个,调整中小学布局的计划因此泡了汤。

  在农村教育资源自行调整的背景下,校车和寄宿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理应具备的两大硬件,但在目前,这两大件基本上还是一种奢望。由于既没有校车又不能寄宿,留守儿童“放羊”的现象必然多起来,农村学生奔波于路途上的时间也成倍地增加。一些营利机构乘虚而入,提供不规范、不合格的校车服务,引发了大量的安全事故。如果国家不能从宏观层面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的教育失衡将会更加严重。

  最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村村通”从道路硬化向自来水和电视信号等方面延伸,农村群众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根本转变。但不能不指出的是,新农村建设无意中忽略了教育设施的升级和教育资源的调整,因而导致了教育机会的提供与现实脱节的局面。改变这一局面,应该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

来源:千龙网 责编:陈海凤